根据西方的传统观点,古希腊被视为西方文明的纯洁童年,随后的历史发展包括了古罗马、黑暗中世纪、文艺复兴、大航海时代以及启蒙运动,最终发展到现代。按照这一框架来看,西方文明的历史大约有4000年之久,是一个无可争议的古老文明。如果将这个时间与中国文明的历史进行对比,西方的文明史似乎要比中国文明长一些,因为西方的文明自古希腊开始,已延续到今天,而中国的文明史则只有大约3600年。然而,问题是,这种西方文明的叙述是否完全可信呢?
首先,德国哲学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在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崩溃后,西方文明并没有马上继承古希腊或古罗马的文化,而是在崩溃中的罗马的殖民地范围内悄然成长起来。他认为西方文明的真正形成,最早也要等到罗马帝国灭亡后,至今大约也不过1600年。他特别指出,古希腊和古罗马并不构成西方文明的古典时期,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文化继承关系,而西方文明实际上是从这些遗产之外滋生出来的一种全新文化。 另外,英国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他指出,从15世纪末期开始,西欧一些小城市通过借用拉丁语(以及少量希腊语)来发展自己的语言,基督教也在犹太教教义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西欧还从东方吸取了大量的数学、天文学和科技知识,这一切最终促成了西方文明的诞生。换句话说,西方文明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发展的过程,而是经过了催生才出现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西方文明的形成时间大约只有500年左右,也就是从1490年左右的哥伦布到达美洲开始。 这两位学者的观点,无疑颠覆了我们传统对西方文明历史的认知。那么,这些观点到底是否可信呢? 从某些角度来看,这些论断并非没有道理。无论是古希腊、古罗马是否真实存在,还是它们是否真如西方史书所描述的那样,它们和西方文明的联系并不直接。在中世纪,西方确实从阿拉伯世界复兴了古希腊的文化,但这种文化的传承并不是直接来自古代希腊,而是通过中东地区的传播而来。而古罗马对于后来的西方影响也并不像历史上所说的那样显著。以英国为例,尽管罗马曾经统治过英国长达数百年,但英国直到7世纪才开始进入所谓的国家时代,而且当时的国家形态与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并无直接关联。 同样,弗格森的观点也可以进一步分析。从语言、宗教和科技三个方面来看,西方文明的形成确实与15世纪末期的催生密切相关。比如,西方语言本身就是拉丁语和希腊语的混合体,而这些语言的真正普及,确实是在15世纪以后;再如,西方的宗教信仰在15世纪末期才逐步发展成熟,基督教在那个时期逐渐从犹太教义中脱胎而出,形成了独特的宗教体系;最后,西方的科学技术确实有很多知识来源于东方,尤其是中国,这一点通过现代的考古学和学术研究已经得到了证实。美国学者坦普尔就曾指出,许多奠定现代世界基础的发明和发现,至少有一半来自古代中国。 因此,从以上分析来看,弗格森的观点并非完全出于哗众取宠,而是有其合理性。根据这些新的解释,西方文明的历史时间表明显比传统的4000年要短得多,大约只有600到1000年,远远低于西方主流所描述的那样。总的来说,斯宾格勒和弗格森的观点挑战了传统西方文明史的叙事,虽然这些观点并非无可争议,但它们提供了对西方文明起源的新视角。既然连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历史都有如此多的疑点,那么西方所宣称的4000年文明史是否就一定可信呢?这仍然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