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赵炅即位之初,为稳定人心,对弟弟赵廷美以及兄长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表面予以优厚待遇,任命赵廷美为开封尹、封齐王,赵德昭为永兴军节度使、封武功郡王,赵德芳亦获节度使之职,三人地位均高于宰相。然而,这些安排背后,却隐藏着太宗对皇权稳固的深深忧虑。
威胁的清除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高梁河一战,太宗中箭溃逃,一度与大军失联。军中竟有人欲拥立随征的赵德昭为帝,虽未成事,却已在太宗心中埋下猜忌的种子。回京不久,赵德昭即“自杀”身亡。太宗闻讯后“惊悔”,抱尸痛哭,称“痴儿何至此邪!”然而后世多认为,这实为太宗逼杀后的惺惺作态。两年后,赵德芳亦突然离世,一般认为也与太宗脱不了干系。
至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太宗在宰相卢多逊的支持下,以“图谋不轨”之名将赵廷美贬至房州。两年后,赵廷美死于流放之地。至此,对太宗皇位构成潜在威胁的三人,皆已不在人世。
立储的波折
太宗有九子,但在清除赵廷美等人之前,他迟迟不立太子,也未给儿子封王。直到赵廷美被贬后,他才开始提拔自己的儿子。长子赵德崇(后改名元佐)被封为卫王,次子赵德明(后改名元僖)为广平郡王,并让他们参与朝政。
然而,赵元佐因同情赵廷美,竟在赵廷美死后发狂成疾,后又因纵火焚宫被废为庶人。太宗转而属意次子赵元僖,任命其为开封尹,有立储之势。但太宗始终拒绝正式立储,甚至处置了上奏请立太子的官员。
淳化三年(992年),赵元僖暴卒,太宗深受打击,长时间不愿再提立储之事。直到淳化五年(994年),太宗身体日渐不支,才在寇准的支持下,决定立第三子襄王赵元侃(即赵恒)为皇太子,并于至道元年(995年)正式册立。
身后的回响
太宗自高梁河之战中箭后,旧伤年年复发,最终于至道三年(997年)病逝,享年五十九岁。庙号太宗,葬于永熙陵。
赵炅从登基到传位,一路伴随着兄弟子侄的悲剧与储位之争的波澜。他最终将大宋江山传给了三子赵恒,但这条传位之路,却是由猜忌、权谋与至亲的鲜血铺就而成。那么宋真宗能顺利即位吗?宋真宗登基之路也是充满了一系列的波谲云诡之争,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出品 | 趙氏宗亲
编辑 | 趙英雄
点
和
说说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