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汉服、唐装等都展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众所周知,日本文化深受中国的影响,尤其是在唐朝时期,那时日本派遣了大量的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文化。 日本的和服就是受到了中国服饰的影响,但与中国传统服饰不同的是,和服背后常常绑有一个类似小枕头的物件。那么,这个小枕头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对此,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01 促进繁衍 据说,和服背后的小枕头最早并不存在,直到20世纪才开始出现在和服上。 1592年,日本的倭乱被明朝和朝鲜联手扑灭。战败后,日本作为战败国,需要向战胜国赔款。然而当时的日本各小诸侯国刚刚统一,国家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根本无力支付赔款。 明朝当时认为,虽然日本地处偏远,资源有限,但不免对其造成威胁。于是,明朝提出要求,每年从日本获得三斗完好的睾丸和6000张完好的人皮。这一要求使得日本国内的男性人口数量急剧下降。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日本政府下令,要求所有能生育的女性出门时都携带被褥,无论遇到哪个男人,只要男人愿意,就必须和他发生关系,以此来提高人口的生育率。 这个时期,日本女性随身携带被褥的习惯逐渐形成。由于日本的气候温暖,她们携带的被褥通常较为轻薄,便于携带。慢慢地,有人发现将被褥放在腰后既方便又实用,时间长了,这种做法就变成了一种文化习俗。到了近现代,人口压力有所缓解,被褥的大小逐渐减小,更多的是作为装饰功能存在。 02 调整比例 根据史料记载,汉服最早在大和时代传入日本,那个时期正好与中国的三国时期相对应,最初的和服被称为吴服,与东吴有着渊源。 在那个三国鼎立、战乱不断的时期,各国的军力和兵种各具特色,东吴尤其擅长航海。孙权当政时,由于多年的战乱,东吴国内的人口急剧减少,为了增强国内的实力,孙权曾多次派遣水师前往日本一带,进行青壮年劳动力的贸易。 在这段时间里,东吴与日本之间有了频繁的贸易往来,日本商人将东吴的丝绸带回日本宫廷。 那时,日本的纺织技术仍较为落后,甚至连国王也未曾见过如此精美的丝绸。于是,日本国王决定用这些丝绸为王后制作衣服。但由于日本的制衣技术有限,稍有不慎就可能毁掉这块贵重的布料。 于是,日本国王决定派遣使者前往东吴,邀请东吴的制衣大师来日本指导,东吴的制衣技术因此传入日本。为了表示感谢,日本国王将这种服饰称为吴服。 到了奈良时期,日本又引进了大唐宫廷服饰和飘逸的道袍。日本人发现,由于体型差异,中国的服饰穿在他们身上显得比较臃肿。于是,他们开始模仿朝鲜的衣袍样式,在腰间系上腰带,以提高腰线。 最初,日本人将腰带系在前面,但这样显得更加臃肿。后来,他们发现如果将腰带系在背后,反而能够避免这个问题。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服的腰带系法逐渐演化出300多种不同的样式。03 防止出轨 在日本民间,还有一种说法。由于日本社会相对开放,男性经常担心妻子可能会出轨,因此和服背后的小枕头设计就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 有了这个小枕头后,穿脱和服变得十分繁琐,需要花费半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来整理。即便如此,整理后的和服也很难保证出门时和回家时仍然保持完全一致。 因此,如果妻子出门时背后的结与回家时有所不同,丈夫就能够判断出妻子是否重新穿过衣服。这一设计逐渐成为日本男性判断妻子是否忠贞的一个重要标志。 到了明治维新时期,西方文化传入日本,女性的服饰逐渐简化,不再是过去那种层叠的十八单和厚重的绸缎,和服变得更加轻便。这种轻便的和服流传至今,现在我们看到的和服大多是这种简化版,唯一保留下来的特色,就是身后的那条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