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得从多尔衮摄政谈起。
清兵入关之前,后金的皇帝是皇太极,他是一位英勇的领袖,善于战斗,然而命运无常,皇太极英年早逝,留下了孤儿和寡母。为了维持后金的政局,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便被任命为摄政王,辅佐皇太极的妻子孝庄和年幼的皇子们。 多尔衮年纪轻轻便展现出了卓越的能力、魄力和威望,且像皇太极一样,英勇善战。自从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作为摄政王,在大清朝的军功和政治成就上都有着不小的贡献。但他与皇嫂孝庄的关系却并不清白,两人之间有着不为人知的暧昧,使得后宫局势混乱,朝廷腐败。许多官员虽然对其行为心生不满,却又不敢直言。 直到多尔衮顺利地将摄政王职务交给年少的顺治帝时,孝庄和顺治母子才真正掌握了大清的皇权。当顺治逐渐成熟,准备亲自执政时,他首先剷除了多尔衮及其党羽,稳定了大清初期的政局,为以后大清入主中原打下了基础。然而,命运往往难以预料。就在顺治年轻有为、入主中原后大展宏图之际,他却不幸患上了重病,病情日益加重,最终留下了年幼的玄烨来支撑整个国家。这个局面对大清初年的政权非常不利,因此,孝庄毅然决定亲自承担起这一重担。她力排众议,坚持任命四位内臣辅佐年幼的康熙帝,这一时期被史家称为四辅政时期。 为什么顺治在临终前会选择任命四位顾命大臣辅佐康熙帝呢?实际上,正如前文提到的,摄政王制度存在着许多弊端和隐患,尤其是在顺治临终时,为了避免出现皇亲掌权的局面,孝庄亲自提名了四位异姓亲王,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作为康熙的辅政大臣。正是这四位得力的顾命大臣,才使得年幼的康熙帝能够顺利继位,并在他们的辅佐下,逐步开创了大清盛世的辉煌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