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一个规律?在过去一百多年里,这个世界上似乎有个“老二魔咒”。不管是谁,只要一坐上“世界第二”这把交椅,美国就得出来“热情招待”一番,而且这招待方式基本就是往死里整。
从“日不落帝国”英国,到两次崛起的德国,再到那个庞然大物苏联,最后是富到快把美国买下的日本……一个都没跑掉。这套剧本,美国玩得是炉火纯青。
可到了2025年的今天,轮到咱们中国站上这个位置了,美国这套拳法好像突然失灵了。
编辑
从2018年贸易战开打,美国使出了浑身解数,那“组合拳”打得是虎虎生风。什么芯片法案、技术封锁、舆论围剿、拉帮结派搞“去风险”,恨不得立刻把我们打回原形。
但结果呢?中国没趴下。美国反倒把自己搞得有点焦虑,进退失据。这就有意思了:为什么美国能把前四个“老二”都给收拾了,偏偏到了中国这儿,就“无从下手”了?但你放心,它虽然无从下手,那“贼心不死”的劲儿可一点没减。
想看懂中国为什么不同,咱得先回头看看那几位“前辈”是怎么“毕业”的。
第一个,英国。那可是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全球规则的制定者。美国是怎么“和平交接”的?两次世界大战就是“催化剂”。英国在前面打得倾家荡产,美国在后面“输血”(放贷),顺便大发战争财。
最要命的一锤,是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英法联手出兵埃及,本想秀肌肉,结果美国在背后“捅刀子”,一边在联合国施压,一边抛售英镑。英国的黄金储备哗哗地流,几天就顶不住了,只能灰溜溜撤军。那一刻,全球霸权的权杖,才算真正从英镑交到了美元手里。
编辑
第二个,德国。这是个硬骨头,靠着工业和科技,在一战前就成了欧洲“技术一哥”,吓得英法睡不着觉。结果呢?两次世界大战,德国都被打成废墟。美国两次都是看准时机下场,收割战果,最后美军直接开进了柏林。战后的德国,被一分为二,彻底沦为美国的“前线基地”,再也没了争霸的资格。
第三个,苏联。这个对手分量最重,是美国真正的“心腹大患”。于是,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开始了。这可不是简单的“你瞅啥我瞅啥”,这是一场全方位的“绞杀战”。
美国搞军备竞赛,特别是那个“星球大战”计划,真真假假,逼着苏联把海量的卢布砸进无底洞。同时,它还搞经济围堵和政治渗透。到了80年代,美国联合沙特等国,猛压国际油价,这等于直接切断了苏联的“输血管”(苏联极度依赖油气出口)。内部僵化,外部失血,1991年,那个红色帝国轰然倒塌,GDP缩水到只有美国的零头。
第四个,日本。这是我们最该仔细研究的“学长”。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如日中天,高喊着“日本可以说不”,东京的地产价值能买下整个美国。美国人慌了,“日式威胁论”喊得震天响。
编辑
这次美国没用大炮,用的是一张纸——1985年的《广场协议》。美国拉着英法德,逼着日本签下协议,让日元大幅升值。结果是什么?日本出口优势瞬间消失,海量热钱涌入股市和楼市,吹起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泡沫之一。泡沫破裂,日本企业和银行资产负债表崩溃,陷入“失去的三十年”。直到今天,日本人的工资水平还趴在30年前。
为什么日本会签?因为它在政治和军事上,根本不是一个独立国家。美军基地遍布日本全境,它的脖子上拴着链子。老大让你签,你敢不签?
好了,看完“前辈”们的下场,我们再看中国。美国现在焦虑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因为它发现,过去那四套“必杀技”,对中国全都不好使了。
首先,中国不是日本,美国“逼不动”。
日本为什么栽了?因为它在政治和军事上是“矮子”。美国可以逼它签《广场协议》。中国呢?我们是联合国五常,是拥有完整主权的国家。我们有“东风快递”,有核潜艇,有覆盖全球的卫星系统。
编辑
美国想搞经济霸凌?我们反手就是一个稀土出口管制。你搞你的芯片法案,我管我的战略资源。这种对等的“掀桌子”能力,是日本做梦都想有却根本没有的。美国没法像对付日本那样,找几个财长开个会,就把我们的货币和经济未来给定死了。
其次,中国不是苏联,美国“封不住”。
苏联为什么垮了?它是一个封闭的、僵化的体系(经互会)。它的经济和西方世界是“绝缘”的。美国搞个“铁幕”,把它围起来,它内部就窒息了。
中国呢?我们是当今世界全球化最深的“枢纽”。我们是全球第一大制造业大国,是14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美国想封锁中国?那等于把苹果、特斯拉、高通、英特尔的命脉一起封了。
你“去风险”,把产业链迁走?好啊,你试试。你能在越南、印度找到像中国这样,一个下午就能在方圆50公里内配齐所有零部件的完整产业链吗?你找不到。这就是为什么2025年的今天,外资一边喊着“担忧”,一边还在持续加码投资中国。因为资本用脚投票,他们离不开这里。
编辑
再者,我们拥有一个前四者都没有的“超级武器”——1.4亿人的超大内需市场。
这是我们最硬的底气。德国、日本当年为什么怕美国?因为它们的经济是“出口导向型”,它们的“饭碗”端在美国手里。美国一加关税,它们就得抖三抖。
我们不一样。根据去年的数据(2024年),我们的内需占比已经达到了56.7%。我们自己就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美国不买我们的东西?我们自己内部就能形成一个巨大的“内循环”。
这就像一个武林高手,既能“外循环”(全球贸易)出拳打人,也能“内循环”(国内市场)运功疗伤。这让我们在和美国掰手腕时,有了足够的战略纵深和韧性。
最后,我们的“牌局”不一样:美国玩“零和”,我们玩“共赢”。
这是最让美国“无从下手”的地方。美国的逻辑是“老大通吃,老二必死”的零和博弈。它当老大,就必须有一帮小弟(盟友)跟着它去围堵敌人。
中国的逻辑是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带一路”。我们不搞意识形态输出,不拉帮结派。你美国在欧洲拉着盟友开会怎么“围堵中国”;我们扭头就在中东促成了沙特和伊朗的“世纪和解”,在拉美、非洲修路、建港口、拉网线。
编辑
当美国在搞“小圈子”时,我们把“朋友圈”搞得大大的。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入了“一带一路”。这种“共享蛋糕”的模式,是“抢蛋糕”的美国完全无法理解、也无法复制的。美国在“多数世界”里,正在失去号召力。
好了,说到这儿,美国也看明白了:硬碰硬,它拿不下中国。那它就认输了吗?
不可能。
正面战场打不赢,它就开始玩“阴的”——这就是它现在的状态:“无从下手,却贼心不死”。
它正在从“速决战”转向“消耗战”,玩起了“灰色地带”战术。
一是“科技慢刀子”。它知道《芯片法案》无法彻底锁死我们,但它就是要拖慢我们的速度。它想让我们永远在后面追赶。但它没想到的是,这种极限施压,反而倒逼我们爆发出了惊人的潜力。2025年,我们自己的国产芯片、操作系统、算力基础这“九张科技王牌”正在加速落地。美国的封锁,正在逼出一个“技术自主”的中国。
编辑
二是“金融水攻”。既然贸易战打不赢,它就开始在金融上做文章。利用美元霸权,引导国际热钱大进大出,试图在我们的资本市场搞风搞雨,制造动荡,打击我们的经济信心。
三是“文化舆论渗透”。这是最隐蔽的“软刀子”。通过它们掌控的全球媒体,不断放大我们的问题,制造焦虑,试图从内部瓦解我们的社会认同和自信心。
美国真正害怕的,不是中国比它强,而是中国走出了一条和它完全不同的路,并且还走通了。它害怕这个“世界第二”不听它的话,不按它的规则玩。
但它必须接受一个现实:中国这个“世界第二”,从头到尾就没想过去抢“老大”的宝座,也没兴趣去复制它的霸权剧本。
我们这一代人,不过是想延续几千年来祖先的愿望:过好自己的日子。我们想让14亿人活得更体面、更富足、更有尊严。
这,比什么“全球霸权”重要一百倍。而这,恰恰是美国的老剧本里,根本没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