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爵位制度有多严?到了清末,贝子以上爵位仅19人,远低于明朝
创始人
2025-11-09 19:01:56
0

嘉庆三年(公元1799年)2月7日,乾隆太上皇去世。嘉庆皇帝忍耐了很久,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机会,采取了强硬措施,整顿了朝中的腐败,特别是对和珅一党进行了打击。和珅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大贪官之一,关于他财富的多少,一直存在不同的说法,从几百万到几亿不等。然而,可以确定的是,他的住所极为奢华。嘉庆帝把和珅的府邸赐给了庆亲王永麟。庆王府在后来的岁月里经历了几次转手,最后成为了铁帽子王恭亲王奕?的府邸。1912年,恭亲王溥伟逃亡,恭王府也结束了作为王府的历史。如今,恭王府已经成为了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恭王府的流转历史反映了清代王府管理的特点:根据王位的升降,府邸也会随之搬迁,并没有固定的传承。 这也折射出清代爵位制度的一些特点。清朝建立了200多年后,贝子以上的爵位人数一直保持在19人左右,几乎没有太多的增加。

清代爵位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功封”,另一种是“恩封”。所谓功封,就是因立下功劳而被封爵,这种封爵方式多出现在清朝初期,尤其是八大铁帽子王,如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等。到了清代中期,雍正为了奖励在夺嫡中立下大功的“老十三”胤祥,又为其封了铁帽子王。而到了清代晚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等三人因功获得了铁帽子王。

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有个场景,和珅在兰州遇见了一个自称“金大爷”的人,金大爷称自己祖上是铁帽子王,后来却失去了爵位。很多人可能会感到困惑:“不是铁帽子王吗?怎么会丢了爵位呢?”实际上,铁帽子王的爵位并非“铁”,它的“铁”指的是“帽子”,而不是这个人。比如,礼亲王代善的后代因受到多尔衮的牵连,铁帽子王的“帽子”就转到了别人的头上。

另一种爵位来源是恩封,指的是因恩宠而被封的爵位。这种爵位不仅爵位本身不稳定,而且通常也会降级继承。

很多学者认为,清代爵位没有像明代那样泛滥,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爵位继承时通常会降级。其实,这并不是根本原因。清朝统治时间虽然较短,许多爵位在中期才设立,若按正常的代际变化,也不会出现过多爵位。事实上,明代的爵位继承也存在降级问题,爵位依然较为泛滥。 清代爵位之所以不泛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封爵的标准相对严格,并非每个人都有资格被封爵;二是清代并不像明代那样,所有皇子都封为亲王,亲王的儿子才封为郡王,以此类推。明代的这种做法导致了“生育比赛”,生得越多,爵位也越多。而在清代,皇子即便出生,也未必能成为亲王,封亲王是一项重大的决定。

除了严格的封爵标准外,清代还要求被继承爵位的人进行“考封”,即对继承者进行三项测试:步射、马射、满语。通过考核的人才能继承爵位,不合格的人则会被降级,最差的甚至没有爵位可以继承。

考封制度从康熙朝开始实施,到了乾隆后期逐渐放宽,但一直延续到清末。爵位封授本就严格,再加上继承需要考试,因此限制了爵位的数量。

清代的爵位制度分为十二等,其中包括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等不同等级。在这些爵位中,“和硕”、“多罗”、“固山”等词汇为满语音译。其中,最重要的区别在于是否“入八分”。拥有“八分”前缀的爵位与没有的区别很大。

“八分”源自努尔哈赤临终前的安排,他规定八贝勒共同管理国家政务,并进行规划和试行。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一段时间后,按这一安排设立了八旗。八旗形成各自的利益集团,在战争胜利后,拥有优先分享战利品的权利。八旗内部成员之间有着强烈的私属关系,分配战利品时,权力和利益都集中在八旗中。成为“入八分”的人,意味着可以享有较高的地位和更大的决策权,也能分到更多的战利品和经济利益。 没有“入八分”的人则享受不到这些特权,地位相对较低。 到了清代初期,经过崇德元年的规定,宗室的爵位制度逐渐明确。原本“入八分”的人被称为“入八分公”,而没有“入八分”的人则只能封为镇国将军,只有得到皇帝的特别许可,才能封为“公”,即使封了公,也只是一个没有“入八分”的“公”,其地位始终无法与“入八分”的公爵相比。 清代爵位的演变反映了两条主线:一是由“功封”转变为“恩封”,二是由实权转向虚职。早期的爵位封授,必须有实际功劳,甚至皇帝的子嗣也需要立功才能封爵;而后期的爵位封授,更多依赖于皇帝的个人喜好。例如,庆亲王奕劻就属于后期通过迎合慈禧喜好获得爵位的例子。 前期那些“入八分”的爵位持有者,确实能通过影响旗主的决策,成为实权人物。而后期的爵位,不管是否“入八分”,很多都只是名义上的,权力极其有限,充其量只是虚设的爵位,真正有决策权的已经极为稀少。 这种变化始于皇太极时期,并在雍正时期逐渐完成。这一转变体现了政治结构的变化:由贵族共和转向皇帝集权,同时也标志着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向中原正统王朝的过渡。

这种转变避免了“胡虏无百年国运”的诅咒,也使得八旗子弟失去了原有的战斗力。清朝对宗室和八旗子弟的管理比前代更加严格,许多学者统计,在清末,甚至有20%的宗室沦为贫困。而八旗子弟的处境更加艰难,很多人生活困苦,甚至到了半饥饿的状态。那些被称为“铁杆庄稼”的家族,在晚清时已经没有任何经济价值,财富几乎丧失殆尽。

清代的统治者试图打造一种类似于日本武士的“贫贵”阶层,既要保持皇帝的集权,又希望八旗子弟在保持贵族共和的基础上,保持类似斯巴达和罗马公民兵的战斗力。然而,历史证明,这种理想的设计并未成功,因为无法让奴才像奴才一样对待,却又要求他们像勇士一样为自己的荣誉负责。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25屯堡文化大会|钱理群新... 11月9日,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屯堡文化大会在安顺举行。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
德国压根不长记性,央行行长打算... 日前,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因涉台言论而取消了原定的访华行程,但紧接着,又有新一波高官即将出访——德国财政...
新生代指挥的歌剧答卷:青年指挥... 大象新闻记者 池里军 白松 当2025年11月的郑州被初冬的寒意包裹时,河南艺术中心的剧场内却涌动着...
原创 陈... 在陈桥兵变发生之前,赵匡胤已经明显露出了他推翻朝廷的意图。虽然这种情况当时并没有明说,但即便是普通百...
“重新发现时间”青年艺术家用影...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正在举行“重新发现时间——第二届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年鉴展”,展品选自中国影像艺术年鉴...
原创 唐... 中国古代的封建专制体制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开始延续了两千多年。这一体制仿佛带有某种命运的力量,在漫...
世族的胜利:司马氏与曹氏的权力... 本文摘选自《魏晋之变:门阀政治与中古中国社会秩序的重塑》,小标题为编者所拟。 面对世族力量的不断壮大...
原创 儒...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中央王朝时,北方的草原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匈奴崛起,建立了统...
原创 非... 非洲最“魔幻”国家!总统怪中国商人不带老婆,奥运成绩差全员蹲大狱? 家人们,你敢信?这世上真有国家因...
原创 刘... 对三国故事感兴趣的人,一定会对赵云这个人物充满好奇。尤其是在《三国演义》中,赵云在长坂坡的一段描写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