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是岷江的支流,流经四川省中西部地区。在中国历史上,太平天国时期,石达开曾率部来到大渡河边作战,但最终遭遇失败,未能顺利渡河。 毛主席在后来强渡大渡河时,也十分谨慎,他深知历史教训的重要性。据记载,当毛主席到达大渡河边时,他特意向村中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请教,这位老人给出了可行的作战方案,但同时提出了一个前提条件。
那么,强渡大渡河到底有多难呢? 1856年,石达开因受到洪秀全的猜忌,决定率领20万精兵独立远征。他原计划进军成都,但在途中因没有固定基地,长期流动作战,频繁受挫,部队损失惨重。随后,他带领4万人前往四川河西市,在途中遇到大渡河,试图越过河流并经过雅安。然而,这时四川总督获知消息,立即派重庆镇总兵驻守大渡河北岸,对石达开进行围堵和阻击。 原本接受过石达开馈赠的地方官员,最终背信弃义,使石达开陷入四面受敌的险境。事实上,如果在这些官员还未到达时强渡大渡河,正是最佳机会,但石达开部队当晚决定休整三天,从而错过了最有利的渡河时机。 更为不利的是,连日暴雨导致大渡河水位暴涨,为渡河增添了极大困难。石达开决定敌前强渡,他首先派出四五千人分批过河,但遭到清军枪炮阻击而失败。随后,他转向大渡河支流松林河,希望沿西岸北上,但无论如何进攻,都未能突破,五百名将士全部牺牲。在被清军包围后,石达开部队粮食被断,退路也被切断。士兵们被迫杀马充饥,但体力迅速衰竭。最终,石达开率六千余人突围,行进二十多里才在河边稍作休息。然而第二天天未亮,清军再次发动攻击,石达开无路可退,部下全军覆没,石达开本人被押解至成都,惨遭凌迟处死。 毛主席在强渡大渡河时,深受石达开失败的教训启发,因此格外小心谨慎。 当时,高瞻远瞩的毛主席也一度感到困难重重。这时,李富春向群众打听到河边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曾亲眼目睹石达开兵败。毛主席心中顿生希望,认为这位老人或许能提供宝贵意见。 深夜,毛主席带着两名警卫员提着灯笼前往拜访老人。老人热情接待了毛主席,并详细讲述了石达开失败的原因,同时给出了可行的作战方案。毛主席认真听取了老人的指点,了解了许多历史细节后,才挥手告别离开。 临走前,老人特别嘱咐,过铁索桥时一定要注意:一路上首长不可停留!回去后,毛主席分析了石达开失败的原因,并结合老人的指示,与中央军委领导人立即调整了全军渡河计划。 最终,他决定由刘伯承率红一师和干部团沿大渡河北岸进攻泸定,红一方面军主力从两岸逆流而上,红二师则率队飞夺泸定桥。在毛主席的英明指挥下,红军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成功实施了战略行动,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