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的阿斯麦公司,作为全球光刻机的领导者,原本过得非常顺利,但因为受到出口管制和国内政策的影响,面临着搬迁的压力。荷兰首相马克·吕特甚至不得不亲自前往北京,向中国做出一些承诺,以期缓解局面。
阿斯麦公司是荷兰的重要企业,总部设在费尔德霍芬,专门研发和生产高端光刻机,特别是极紫外光刻机,这类技术目前全球只有阿斯麦能大规模供应。许多大型芯片厂商,包括台积电、英特尔和三星,都依赖阿斯麦的设备来生产芯片。2023年,阿斯麦对中国的销售额占总收入的29%,这在它的全球市场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
然而,自2022年10月开始,美国就实施了针对半导体的出口管制,目的是限制中国获取先进的制造设备。作为美国的盟友,荷兰也跟进了这一政策,2023年6月30日,荷兰政府发布了新的出口管制措施,要求对部分深紫外光刻机的出口进行许可审批,主要针对7纳米以下芯片的生产。新的管制措施从2024年1月1日起生效,这直接影响了阿斯麦的中国业务,订单不仅需要多重审批,而且导致了不少订单的流失。
阿斯麦的管理层对此自然不满。2024年3月6日,阿斯麦的前CEO彼得·温宁克在一次采访中直言,荷兰的移民政策过于严格,导致公司很难招聘到外国工程师,另外住房和电力供应也无法满足公司扩张的需求。公司原本计划将员工从4.2万人增加到8万人,但在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下,这一目标显得有些困难。
为了应对这一困境,阿斯麦向荷兰政府递交了意向书,表示公司可能会考虑将部分业务迁移到法国或其他国家。这一消息迅速引发了荷兰媒体的关注,媒体纷纷报道如果阿斯麦真的迁走,数千个工作岗位将随之消失,荷兰的经济将受到严重打击。荷兰政府对此作出了反应,指出阿斯麦是荷兰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贡献了荷兰出口总额的5%,如果失去这家企业,半导体产业链将受到重创。荷兰经济大臣米基·阿德里安森也公开表示,阿斯麦面临的移民签证问题和政治不稳定因素确实是其面临的挑战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荷兰政府决定采取大规模行动。2024年3月28日,荷兰政府推出了25亿欧元的“贝多芬行动”,专门用于改善交通、住房和教育等基础设施,以期保留阿斯麦在荷兰的运营。新建住宅、改造电网等项目也被纳入了计划。阿斯麦的高层表示,如果基础设施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公司就不得不加速其海外扩展的步伐。阿斯麦在德国和美国已经有了投资,新的CEO克里斯托夫·富凯接任后,继续推动公司的本土扩展。
早在2024年1月,阿斯麦就曾暗示,由于荷兰计划削减高技能移民的税收优惠,阿斯麦可能会考虑迁往其他地方。果然,在2023年10月,荷兰议会通过了一个修正案,削减了30%的外籍税收减免。这一政策调整触动了阿斯麦的痛点,因为在阿斯麦的员工中,有40%是外国人。温宁克当时表示,政治和商业界的想法并不一致,过度限制可能会削弱荷兰的竞争力。阿斯麦还通过行业协会对政府施加压力,要求重新考虑这一政策。
2024年10月15日,阿斯麦发布了财报,预计2025年对华销售额将从2024年的49%降至20%,主要是由于管制政策的升级。尽管公司股价短期内有所波动,但整体营收仍预期增长15%。2025年1月15日,荷兰政府再次收紧了出口管制,扩展了对更多半导体设备型号的管制,阿斯麦提交的许可证申请也面临长时间的审批等待。
阿斯麦的财务主管罗杰·达森表示,幸好公司的长供应链帮助公司应对了这一局面,库存足够支撑生产,然而全球的材料供应,尤其是中国的稀土资源管制,仍然需要密切关注。2025年5月8日,阿斯麦申请在荷兰脑港工业园区建新厂,这个工厂将靠近埃因霍温机场,便于提高生产能力。荷兰政府为此提供了部分资金支持,但阿斯麦也强调,尽管荷兰是公司的“老家”,全球产业链的压力仍然迫使公司考虑多元化布局。
2025年9月4日,欧盟高层与荷兰的芯片企业进行了会谈,包括阿斯麦在内,讨论了如何分散风险,并可能考虑将部分业务迁往其他欧盟国家。阿斯麦回应称,虽然没有大规模搬迁的计划,但公司会对选项进行评估。荷兰政府也成立了一个小组,与阿斯麦进行对话,探讨解决方案。2024年12月2日,阿斯麦更新了声明,表示管制的影响将反映在2025年的销售展望中,预计总净销售额将达到300亿至350亿欧元。中国市场的萎缩被其他市场的订单所弥补。
2025年10月,阿斯麦公布了三季度业绩报告,表明中国市场需求下降,但其他地区的需求增长填补了这一缺口。公司仍在继续投资本土研发,并加大工程师招聘力度。尽管面临管制的挑战,阿斯麦通过提前清理订单,在2024年全年向中国交付了数百台深紫外光刻机。2025年,随着中国对稀土的管制加强,阿斯麦表示,虽然库存充足,但也会密切关注这一变化。荷兰议会对此进行了辩论,强调需要平衡安全与经济利益,公司的压力也被各方所关注。
荷兰经济依赖于阿斯麦的发展,阿斯麦在推动就业和创新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全球竞争愈加激烈,政策的变化带来了不小的冲击。阿斯麦目前依赖于来自东亚和美国的客户,出口管制以及市场的不确定性为公司带来了压力。2025年1月,美国新的规定对阿斯麦进行了豁免,但中国稀土管制的放松后,荷兰的Nexperia公司发生了冲突,影响了汽车行业。尽管阿斯麦没有直接受到影响,但供应链的敏感性仍然值得关注。
展望未来,阿斯麦预计2025年订单将增加,特别是在2纳米制程的生产量提升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下。然而,荷兰政府若不对政策进行优化,阿斯麦的扩张可能会受到外部竞争的威胁。总体来看,这一系列事件揭示了大国博弈下,小国企业在夹缝中求生的艰难处境。管制承诺听起来不错,但实际落地充满困难,经济账也需要仔细盘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