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英国历史上著名的政坛人物。比较为我们所熟知的一位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领导英国抗击纳粹德国入侵的丘吉尔。另一位就是同邓小平商谈香港回归中国事宜的撒切尔夫人。
这名20世纪最为知名的女性政治家从1979年开始一直执政到1990年的期间进行了多项社会政治改革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2013年撒切尔夫人因为中风去世之后,英国政府专门花费了500万英镑为其置办了隆重的葬礼。
但在葬礼当天英国许多大学生都为她的死而欢呼,是什么让号称“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如此不受当代英国大学生待见,原因还是在她的政治改革上。
“撒切尔主义”的各种弊端撒切尔夫人为什么被称为“铁娘子”。是因为她在执政时期高调反对共产主义,而被苏联记者取的一个外号。撒切尔夫人是一位右翼政治家,她所在的保守党的成员主要来自社会中的资本家和富人阶级。
这样一来撒切尔夫人为什么反对共产主义就十分明了了。作为资本家的代言人她必然会尽最大可能为资本家谋取利益。在她上台之后她进行了一系列的税务改革。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穷人要上缴的税收要同富人的一样,也就是所谓的“人头税”。由此英国政府获得了更多的财政收入,但很多英国普通家庭却要为了税收而四处奔波,甚至将自己的大半收入都上交给政府。
这自然激起了许多普通家庭的不满,另外她开始逐步将国家掌控的国营企业逐步“私有化”,诸如石油,航天,钢铁,自来水,天然气等基础设施行业或者高精尖技术领域全部都变成了私人公司为主导。这直接导致英国平民生活成本的大幅提升。同时她还取消了社会福利制度。倡导人们要依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这一些操作直接导致她执政期间民意大幅下降。
她为什么要这样做?仅仅是出于那个绝对的平均主义?并不完全是,除开她为自己的支持者谋取的利益外,还有着一些社会大背景。第一就是在二战之后西欧各国加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虽然在战后重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在战后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国营企业逐渐阻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为了解决经济发展停滞撒切尔夫人开始了新一轮的自由市场竞争,但可惜这次私有化过于彻底。第二就是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大量投入,作为发达国家当时的英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十分优越,甚至一个人不去工作都能依靠政府救济金养活自己。而大量的社会福利也让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同时催生了大量社会懒汉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这也是撒切尔夫人上台之后为什么说“要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的口号。”但很显然资本家一直都想趁着这一波危机收割人血。于是撒切尔夫人的社会经济改革往往十分极端并且尤其倾向于富人阶层。这直接导致之后英国的犯罪率爆发式增长。
教育改革让大量英国学生不满除开在政治经济进行的一系列“自由化”,撒切尔夫人在对待一国之本-教育行业也进行了“市场化”的改革。首先就是大幅削减高等学府学费,国家大量下放高等学府的管理权让其私有化。
这直接导致大量高等学府的学费直线上升。很多英国大学生必须贷款才能够付清学费。
而那些知名大学的学费更是天价,只有那些富人与官二代才有资格享受最好的教育。渐渐地知名大学就变成了达官显贵的孩子们的专属学院。
并且为了吸引外国留学生,很多高等学校直接缩短学制以此来吸引留学生入学。学制的缩短也直接导致英国本国大学生的学位证大量贬值,最终造就了大量的失业人口。同时为了尽最大力度减少政府开支,撒切尔夫人甚至将原本免费提供给大学生的牛奶都给取消了,于是她被这些大为不满的本国学生戏称为“牛奶掠夺者”。
极端造就的“铁娘子”纵观撒切尔夫人一生的执政,她虽然意识到了当时社会问题的所在,但却错误地想要用一个极端去打破另一个极端。
信奉“货币主义”的她在强烈反对共产主义的同时加速推进国家的私有化进程。国家的国营企业以及重大工程项目甚至直接外包给私人公司。
这一系列的改革越来越弱化中央政府的职能,甚至是朝着赛博朋克中大公司统治人类的方向发展。政府机构必须由国家掌控这一基本常识初中生都知道她却选择视而不见。
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她只是希望在政治博弈中极力获得一个党派的大力支持来延长自己的任期。但很可惜她失败了,之后的利率改革她甚至连自己的保守党都给得罪了,最终不得不下台。而她的“私有化无禁区”理念也直接导致了英国近些年来的犯罪率飙升等各种社会问题。当2013年她去世之后,许多英国大学生在她的葬礼旁边游行,还高举着写有“REJOICE”的牌子庆祝撒切尔夫人死了。
撒切尔夫人的政治举措就像一剂猛药,虽然解决了当时的燃眉之急,但却激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对于她的评价,赞赏者认为她带领英国率先走出经济危机,提高了英国的国际地位。反对者则认为她是个自大狂,不折不扣的独裁者。
一个激进的政策是否是好事?撒切尔夫人让英国走出了经济困境也是事实。商鞅变法带来的严刑峻法让秦国得以一统六国。
但之后两个国家都面临共同的社会矛盾激化问题。激进的政策如猛药一样效果极快,但也会导致其它的问题。而缓和的政策见效慢,但不容易滋生事端。
同样都是大一统的帝国,罗马帝国为什么能够延续千年,而大秦却为汉朝做了嫁衣。由此看来激进与缓和的选择还是要根据自身所处的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