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刘伯承是如何破了蒋介石的“哑铃阵”?
创始人
2024-11-02 03:36:59
0

原标题:1947年刘伯承是如何破了蒋介石的“哑铃阵”?

1947年春夏,经过一年多的作战,蒋介石损失100个旅,但是对于中共来说,形势仍然严峻。

蒋介石本希望速战速决,三个月消灭中共,这一着没做到,转而采取重点进攻的战略,设计了一个大钳形攻势。重点在两头:陕北、山东。在山东战场上,他集中56个旅、40万人重点压在华野的身上,2月15日,陈毅率部撤出临沂。在陕北,他集中33个旅、22万人。3月19日,中共机关全部撤出了延安。对此,刘伯承说:

“老蒋以为从山东沿海路、津浦路,一直到打长城;从陕北沿榆林、绥远一线,也打到长城。这不是一把钳子吗?这把大钳子一夹夹下来,先把东北隔断,他的天下就可以万岁万万岁了。”

问题是这两头的中间——即钳子的钳铰。蒋介石靠什么守住呢?靠黄河,他凭借黄河来进行重点防御。为此,蒋介石声称:这个“乙”字形黄河阵,就是“消灭共军的黄河战略”。

郑州西北的花园口黄河合龙工程已于3月间完工。蒋介石违反国共双方协议,提前放水,使黄河回归故道。滔滔滚滚的黄河,从陕、晋、豫三省交界的风陵渡到山东济南,长达1000公里,蒋介石认为这1000公里的黄河抵得上40万大军,足以挡住晋冀鲁豫的刘邓大军,并把刘邓大军与陈(毅)粟(裕)大军隔断,各个击破。毛泽东洞察他的目的,说:

“他盘算的是先歼灭陈粟,再歼灭刘邓。”

蒋介石确实是这样盘算和部署的。

他以刘汝明两个师,担负从开封到济南500公里的河防;另以一个师摆在嘉祥地区机动。他对部下们说:“黄河面宽水深,共军大部队哪能过得来,三个师防守足矣。”

毛泽东说:“蒋介石既要保证东、西两个重点,又要守备别的许多地方,其实是已经拿不出更多的兵力来了。我们就可以从他的黄河战略上一举突破。”

蒋介石的这个阵势,刘伯承形象地说:“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其中央部分就成了要害和薄弱部分。”

毛泽东也看出了这一点,于是英明地决定刘邓大军首先南渡黄河,挺进中原,扭转整个战局,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夺取中原。并且,他抓住了蒋介石布阵的这个“中间细”弱点,要求刘邓大军“实施中央突破”。

为此,毛泽东的部署是“三军配合,两翼牵制”:刘邓为前军,直趋大别山;陈毅、粟裕华野主力一部为左后一军,挺进苏鲁豫皖地区,陈赓、谢富治率刘邓大军的另两个纵队和一个军为右后一军,挺进豫西。三支大军在江(长江)、淮(淮河)、河(黄河)、汉(汉水)之间,布成“品”字形阵势,互为犄角,机动歼敌,逐鹿中原。其中,刘邓率先打到外线去,挺进大别山,威胁南京、武汉。刘邓、陈粟、陈谢三支大军,一起把战争引到蒋介石统治区,打到蒋介石房门口去。

刘邓决定在6月30日晚上渡河。

刘伯承选定从濮阳县到东阿之间300 华里横宽的正面为渡河地段。那一带两岸都是老根据地,船只早就秘密准备好了,大的可载两辆十轮大卡车,小的可载三五十人。那一段黄河宽500到100公尺,水深一丈五,这么宽深,更容易出敌意外。

此外,刘伯承采取声东击西和支作战,主作战相配合的打法。

所调“支作战”,近似古代所说的“疑兵”。他把渡河大军隐蔽在豫北,在两个方向设置了疑兵,以转移蒋军的注意力。一路疑兵是太行和冀南两个军区的部队,在豫北发起进攻。另一路疑兵是豫皖苏军区部队向开封以南地区进攻。

这两路疑兵果然奏效。特别是豫北那一路,地方部队伪装刘邓主力,调动了蒋军王仲廉部。王仲廉本来在刘邓大军近处,6月24日,蒋介石下令他们由滑县向北面安阳开进,离刘邓主力渡河地段更远了。

正当两路疑兵大张声势、积极行动的时候,6月30日晚,刘邓大军长途急行军,神不知鬼不觉,从豫北到达鲁西南渡河地点,在300华里地段上渡河。

刘伯承又以偷渡与强渡相结合的战术,令冀鲁豫军区独立第1旅偷渡,第2旅原在南岸。主力的先头部队在这两个独立旅接应下,只用了五分钟时间就到达南岸。这时,南岸响起枪声,北岸炮火齐鸣,把南岸八个渡口轰成一片火海。午夜12时整,300里间八个渡口万船齐发。一夜工夫,渡过了六个旅。

蒋军河防一下子全线崩溃。河防第一线的旅长米文和(55师181旅),放弃鄄城,星夜逃往菏泽。副师长率把守河防的另一部逃往郓城。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担任河防的另一个师(68师)的师长刘汝珍,到7月1日还不知道解放军已经过了河。

刘邓大军成功横渡黄河,一下子破了蒋介石的“哑铃阵”。蒋介石那抵得上40万大军的神话,一夜之间烟消云散。

陈冠任著、中共党史出版社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解放军十大统帅鲜为人知的历史》一书记述了此事。该书为该社的年度畅销书,真实、客观地记述了十大元帅的征战和性格特点,以史料新颖,观点准确而深获读者推崇,曾名列中国军事畅销书热卖榜第一名(如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东... 1900年6月,注定了是不平静的日子。 大清的局势像夏日的炙热一般,令人不安,让人坐立难安。 最...
原创 武... 贞观十一年(637年)十一月,武则天十四岁时,唐太宗李世民听说她仪容举止美,召她入宫,封为五品才人,...
原创 南... 南齐(479年~502年)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二个朝代,开国皇帝为萧道成,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萧...
原创 “...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极为著名的一段时期,至今,我们依然能够从当时的文学作品中汲取智慧,同时通...
原创 周... 武王伐纣:以少胜多的历史决战 武王伐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也被誉为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几次...
原创 除... 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后,年仅九岁的刘辩继位,即汉少帝。由于少帝年幼,政权的争夺变得异常激烈。大将...
清正廉洁小故事 | 第十三期 廉洁小故事 第13期 清代廉吏于成龙,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
原创 从... 文|柯静 编辑|柯静 前言 历史上强大的周王朝是如何走向灭亡的?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
原创 明... 你知道元末明初被网友称为“加长版霍去病”的一位将领是谁吗? 保儿 他如霍去病一样长途奔袭、闪电作战,...
原创 古... 影视剧和小说常常为了丰富情节,创造出了一些非常生动且有魅力的角色,这些角色的形象常常深入人心,成为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