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0年,后汉的枢密使郭威开始南征。当他抵达澶州时,得到了一位重要将领的帮助,这位将领不仅打开了城门迎接他,还泪流满面地表达了自己的忠诚,并带领自己的军队渡过黄河。凭借这位将领的帮助,郭威成功推翻了后汉,建立了后周,成为新朝的开国皇帝。然而,三年后,郭威亲手制造了一宗冤案,将这位曾为他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处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历经三朝
这位将领名叫王殷,祖籍瀛州(今河北河间)。他的祖父王光曾任沧州的教练使,因此定居在沧州。唐朝末年,沧州战乱不断,王殷的父亲王咸珪为了避乱迁往南方,最终在魏州军中效力。王殷出生在魏州的开元寺,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他年少便从军,最初从小校做起。由于屡次立下战功,王殷逐步晋升,官至偏将。
在后唐同光年间,王殷升任华州马步军副指挥使,并因此搬到了华州。936年,邺城发生叛乱,王殷随大军参与平乱,攻城时,他冒着箭雨最先登上敌城,因此被封为祁州刺史,后改任原州刺史。后晋时期,王殷曾担任宪州刺史,之后进入禁军,最终升至奉国右厢都指挥使。后汉建立后,王殷参与了刘知远讨伐杜重威的战役,他身先士卒,即使受伤也未曾退缩,表现出色,深得刘知远的赞赏。
二、后周的开国功臣
948年,刘知远之子刘承祐即位。此时王殷已经是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兼宁江节度使,负责驻扎澶州以防契丹军南下。然而,950年,刘承祐因滥杀朝臣而招致了郭威的反感,甚至派人刺杀郭威和王殷。郭威得知此事后起兵南下,并在到达澶州时得到了王殷的支持。王殷率军协助郭威,最终帮助他顺利进入开封,推翻了后汉政权,建立了后周。
951年正月,郭威称帝,成为后周的开国皇帝。作为立国功臣,王殷被任命为天雄军节度使,同时加官同平章事。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职务,掌管后周禁军,王殷因此成为后周的最高军事统帅。尽管他被派往邺城,但依然带着侍卫司并指挥河北的各镇,具有很高的权力。
三、被郭威忌惮,最终被杀
然而,王殷的贪婪为他招来了祸端。他不仅贪财,还在民间通过多种手段聚敛财富,这让郭威心生不满。郭威曾告诫他说:“朕离开邺城时,帑库中的钱财充足,你与国家同体,只需随时提取,何必如此急功近利?”然而,王殷的行为并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愈加专横。
到了952年,朝廷发生了重大变故。另一位开国功臣王峻因权力斗争被贬谪致死。与此同时,郭威的身体也日渐衰弱。此时,镇州的守将何福对王殷的专权不满,向郭威揭露了王殷的种种不法行为。
954年1月,王殷进京朝见,郭威依旧让他负责内外巡警工作。王殷每次出入时,都带着几百名壮汉,气势汹汹,引得路人侧目。有一次,王殷提出:“郊礼在即,兵民集结,臣需要带领外城防备,请求加派甲仗以防突发事件。”这让郭威十分警觉。此时的他身体状况极差,已经无法亲自处理政务,但他担心王殷在自己死后图谋权位,便在强忍病痛的情况下赶到滋德殿,将王殷逮捕并处死。
王殷的死,标志着他曾为郭威立下的赫赫功勋与后来的悲剧结局。这个曾为后周立下巨大功勋的开国功臣,最终死于他过度的权力欲望和郭威的深深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