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赵(304年~329年),也叫汉赵,是十六国时期的一个政权,由匈奴贵族刘渊在西晋末期所建立。虽然它一开始并没有完全消灭西晋,但直到刘渊的第三子刘聪即位,西晋才彻底灭亡。因此,刘聪在汉赵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刘聪的成长与崛起
刘聪是刘渊的第四子,母亲是张夫人。年少时,他聪明好学,武艺和文才都很出色。当时西晋爆发了八王之乱,刘聪投奔了司马颖,担任右积弩将军。304年,司马颖任命刘渊为北单于,而刘聪则被封为右贤王,他与父亲一起回到匈奴五部,协助司马颖带来匈奴援军。
然而,刘渊不甘心屈居人下,返回五部后便称自己为大单于,刘聪也被改封为鹿蠡王。刘渊在集结力量后,宣称自己为汉王,建立了汉赵政权,并任命刘聪为抚军将军。刘聪在多次战争中屡立战功,为他后来弑兄登基铺平了道路。
战功与权力的积累
在308年,刘聪被派遣南下驻守太行山。同年末,刘渊自称帝,刘聪升任车骑大将军。不久后,刘聪被封为楚王,继续参与攻占壶关,打败了西晋的司马越派来的军队,攻破屯留和长子,最终使得上党太守庞淳投降。几个月后,刘聪又亲自领兵攻打洛阳,成功击败了平北将军曹武,并一路逼近宜阳。
然而,第二次攻打洛阳时,司马越利用刘聪去嵩山祭祀的空隙,派兵进攻驻守洛阳的汉赵军,杀死了汉赵将领呼延朗。刘聪虽然不想撤军,但最终还是听从了刘渊的命令,带兵撤退。
篡位与刘聪的即位
刘聪回到平阳后,得到了大司徒的职位。310年,刘渊病重,刘聪被任命为大司马、大单于,和其他权臣一起共掌朝政。虽然未能直接继承皇位,但刘聪的权力已在汉赵达到巅峰。很快,刘渊去世,太子刘和继位。
刘和继位后,为了收回实际权力,计划除掉刘聪。然而,刘聪岂会束手就擒?他率领军队从西明门攻入皇宫,并在光极殿西室杀害了刘和。刘聪弑兄成功后,正式登基称帝。值得注意的是,刘聪当时还有一个嫡兄刘恭,但由于担心自己“越次而立”,刘聪在刘恭睡觉时破墙暗杀了他。
洛阳之战与西晋灭亡
刘聪登基后不久,便指派刘曜、王弥和其子刘粲领兵攻入洛阳,与石勒联手,在渑池打败了西晋的裴邈。第二年,汉赵大军攻占了洛阳,掠夺了晋宫的宫人和珍宝,并屠杀了西晋的官员和宗室超过三万人。晋怀帝和羊皇后也被俘,带回平阳。刘聪大赦天下,并改年号为嘉平,同时封晋怀帝为特进、左光禄大夫、平阿公。
然而,嘉平三年(313年),刘聪在宴会上命晋怀帝为他端酒,晋朝的旧臣庾珉和王俊看到这一幕,悲愤难忍地哭泣。刘聪对此十分不满,于是命令将晋怀帝、庾珉等十多名晋朝旧臣处决。
晋愍帝的投降与死亡
晋怀帝被杀的消息传到长安后,西晋的皇太子司马邺即位,成为晋愍帝。刘聪并不打算给西晋喘息的机会,继续向西晋发起进攻。316年11月,晋愍帝投降汉赵。第二年(317年),刘聪在平阳杀害了晋愍帝,年仅18岁,标志着西晋的彻底灭亡。
刘聪的统治,虽然迅速而高效,但也充满了暴力与残酷。他不仅通过血腥手段夺取了权力,还在征战与屠杀中巩固了自己的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