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的武力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三国演义》中,都被认为是异常强大,完全配得上“武圣”这一称号。在演义中,能引起关羽注意的武将,除了被称为“天下第一猛将”的吕布,可能只有他的结拜兄弟张飞了。甚至连赵云、马超、黄忠这三位勇猛的将领,都未必能在关羽面前占得了上风。
关羽后期一直驻守在荆州,在曹操和孙权这两个强大势力的夹缝中生存,但他的军事才能和战力远远超过了这两方阵营的守将,尤其是在面对东吴的武将时,关羽几乎有着压倒性的优势。实际上,关羽如果全力出击,东吴的武将几乎无人能敌。然而,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关羽最终却落得被东吴生擒的下场。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结局呢?根据《三国演义》中的描写,可以归结为三个主要原因。
第一,东吴背信弃义,采取了阴谋手段。
如果是单挑,东吴的任何武将,都无法与关羽抗衡。在关羽眼中,东吴的这些武将不过是些“鼠辈”。即便是甘宁、丁奉、徐盛、周泰这些人,都不敢正面与关羽交战,更别说孙策和太史慈了。孙策和太史慈曾是东吴的中坚力量,排在当时名将的前十位,但他们与关羽相比,实力差距相当大。关羽在战场上的表现,可以秒杀像颜良、文丑这样的超一流猛将,甚至连吕布也未必能做到这一点。所以,东吴的武将根本不敢与关羽对决,只能采取背后捅刀子的阴谋策略。
当关羽在围攻樊城、与曹军的徐晃激战时,东吴的吕蒙趁机发动了对荆州的奇袭。在关羽集中精力应对樊城的战斗时,吕蒙趁机夺取了荆州,断绝了关羽的后路。
第二,吕蒙巧妙地瓦解了关羽的军心。
关羽在围攻樊城时,一直受到了曹军徐晃的抵挡,得知吕蒙夺取了荆州后,他急忙带兵回救。但此时的吕蒙,刚刚占领荆州,实力并不强大,关羽依然拥有大军,他本可以重新夺回荆州。然而,吕蒙采取了心理战术,故意让荆州兵的家眷送信给关羽的军队,导致士气低落,许多士兵甚至叛逃投敌。
为了进一步瓦解关羽的军队,吕蒙在山坡上竖起了“荆州土人”的旗帜,宣布荆州本地的士兵可以免死。这一策略让大量荆州兵纷纷离去,关羽无法制止,最终只剩下了三百名亲兵。此时的关羽几乎变成了“光杆司令”,不仅没能夺回荆州,还被东吴军队围困。面对久未得到援军的困境,他只能选择退守麦城,等待支援。
然而,关羽最需要支援的时刻,刘备的部下刘封和孟达却拒绝了他的请求,导致他无法获得及时的救援。在麦城,关羽无路可退,最终不得不选择突围。
第三,关羽年老,赤兔马已不再神勇。
虽然关羽的部队已所剩无几,但如果他的战力保持在巅峰状态,他依然可以凭借赤兔马的神勇突破敌军防线,成功突围。然而,到了公元219年,赤兔马已经服役了超过三十年,早已不再年轻。尽管关羽与赤兔马有着深厚的感情,不愿换马,但赤兔马已经不再适合征战沙场。当关羽试图突围时,赤兔马不幸被绊马索绊倒,这导致了关羽最终被东吴的马忠生擒。
如果关羽换上一匹年轻的战马,或许情况会有所不同。只要他没有被绊马索绊倒,并且能得到关平等人的保护,他完全有可能逃脱困境,返回益州,东山再起,甚至有可能复仇吕蒙,重新夺回荆州。
总结
关羽的战力在三国时期几乎无敌,尤其在面对东吴的武将时,他几乎是横扫千军。东吴的武将明知无法与关羽正面抗衡,于是在他与曹军激战时,暗中策划偷袭,最终夺取了关羽的荆州军队。而关羽的赤兔马年老,也成了他悲剧的关键因素。最终,关羽在突围时被绊倒,成为东吴的俘虏,令人惋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