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昱被免去职位的事件涉及到三个关键问题。
首先是时间问题。魏国的建立发生在公元213年,即建安十八年。程昱和荀攸等人曾劝说曹操晋升为魏公,魏国也因此建立。但魏国成立后,并未立即设立卫尉这一职务。直到公元217年6月,曹操才设立了卫尉一职,而程昱被任命为卫尉。
第二个问题是卫尉和中尉的职责。卫尉负责宫内的安全,确保宫廷的防卫工作;而中尉则负责京城的治安和巡视。虽然这两个职位的职责有所不同,但在地位上,卫尉略高于中尉。程昱负责的是宫廷的安全,而邢贞则负责京城内的秩序。
第三个问题是程昱和邢贞为何发生冲突。尽管卫尉的品级高于中尉,但两人的权力相对平衡,一个管宫内,一个管宫外。程昱在资格上明显比邢贞更高,毕竟程昱已经76岁,而邢贞年纪显然较轻。程昱还是曹操在兖州时的老部下,为曹操立下过赫赫战功,这些都是邢贞无法比拟的。因此,从地位上讲,程昱无须与邢贞争什么威仪。
那么,为什么两人会发生争执?程昱性格刚烈,常与人发生冲突,而邢贞则喜欢摆架子,甚至在出使东吴时曾因傲慢被张昭威胁要杀他,才收敛些。性格上的差异,很可能导致了两人的冲突。
最终,这场争执被上报给曹操,程昱被免去了卫尉的职务,但邢贞却未受任何惩罚。看起来似乎是程昱无理取闹,但背后却可能隐藏着更深的原因。事实上,程昱被免职并非单纯因为威仪问题。
当时,有人曾向曹操举报程昱谋反,然而曹操并未重视这个问题,反而更加厚待程昱。若只是因为一场无关紧要的争执,曹操为何要免去程昱的职务呢?显然,问题并不简单。
回溯至217年,这一年可谓非凡。曹植的妻子因穿着过于华丽而被处死,而曹植也因为擅自进入司马门而失去了曹操的宠爱。再往前看,公元216年,崔琰和毛玠也相继被处置,一个是来自清河崔氏的名门之后,另一个是曹操的老部下。虽然程昱并未因公车令被处死而受到惩罚,但这背后却埋藏着复杂的政治斗争。
公车令是掌管司马门的官员,这道门只有曹操能开,其他人都不得使用。程昱作为公车令的上司,理应知道司马门不能随便开。然而,曹植曾经走过这道门,而很有可能是程昱默许了这一行为。此举给了曹植犯错的机会,最终导致公车令被处死。
从这件事来看,程昱是否故意给曹植设置了陷阱?如果程昱阻止曹植进入司马门,这一事件或许就不会发生。因此,可以推测,程昱可能是支持曹丕的,而这一点从他对曹丕的支持中可见一斑。
在公元216年,曹操攻打马超时,程昱建议留人活命,而不是按照惯例立即处决。这一决策得到了曹操的肯定,曹操称程昱不仅精通军事,也擅长处理父子之间的关系。这无疑表明程昱已参与到继承人争斗中,并且站在了曹丕一方。
然而,程昱并没有阻止曹植进入司马门,这显示出他并不支持曹植。最终,程昱因与邢贞的争执被免职,但这并非仅仅因为威仪问题,而是曹操为了保护程昱,避免他过度卷入继承人争斗而做出的决定。
当时有举报程昱谋反的事情,但曹操没有追究,反而对程昱依旧宠爱有加。曹操显然很信任程昱,对他过去的功绩心存感激。免职的真正原因,或许就是为了保护程昱,让他远离激烈的继承人争斗,避免卷入更危险的局面。
程昱失去职位后,依然得到曹丕的重用。曹丕即位后,恢复了程昱的卫尉职务,并加封他为安乡侯。程昱的儿子和孙子也得到了封爵。然而,程昱在病逝时未能享受更高的荣誉,尽管曹丕为此痛哭。曹丕对程昱的感情可见一斑,程昱的贡献显然不止于表面,这位老臣的忠诚与智慧,对曹丕而言,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