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组照片是日本人拍摄的,时间大约在1924年左右,记录了当时东北地区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从这些老照片中,我们可以窥见当年东北人真实的生活状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张照片展示了哈尔滨街头的贫民生活。照片里,一位妇女坐在地上,旁边站着一个大孩子,两个小一点的孩子一个睡在她的腿上,另一个则和她并排坐着。通过他们的面容来看,他们像是外籍人士。从他们简陋的穿着可以看出,生活非常贫困,看上去就像是流浪乞讨的人。
接下来,是一张拍摄于大兴安岭白桦林的牛车照片。冬天的大兴安岭雪白一片,寒冷的天气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困扰。在这种环境下,牛车成为了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还有一张照片捕捉了冬季大兴安岭的霜花。霜花是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只有在零下22摄氏度左右的严寒天气中才会出现。从这张照片可以看出,冬天的大兴安岭非常寒冷。在画面的一侧,还可以看到一个人骑着小毛驴,悠闲地向镜头走来,带着一丝趣味和宁静。
然后是一张拍摄自大石桥娘娘庙的祭祀庆典。大石桥娘娘庙位于辽宁大石桥市,庙里供奉着云霄、碧霄和琼霄三位娘娘的神像,因而被当地人称为“娘娘庙”。庙前山下有一个由石材建成的戏楼和宽敞的戏台。从这张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祭祀活动非常盛大,众多信徒汇聚在一起,场面热闹非凡。
接着是奉天北陵的山门照片。北陵,也叫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位皇帝太宗皇太极的陵墓。这座陵墓规模巨大,是“关外三陵”中最大、最雄伟的一座,占地达16万平方米。今天的昭陵已成为一个公园,是沈阳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另一张照片来自锦州,展示了一个腌制酱菜的作坊。作坊的后院里摆满了整齐的坛子。由于东北冬天漫长而寒冷,腌制蔬菜成为了当地保存食物的传统方法。东北的酱菜因其独特风味而远近闻名。
最后一张照片是锦州的驴队。这些驴队是当地运输物资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在冬季,驴子们负重行走,承载着大量的货物,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这些老照片不仅记录了东北地区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也让我们感受到当时人们的艰辛与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