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湖南永州道县的福岩洞遗址出土了47颗人类牙齿化石,经过测定,年代为8万到12万年前。学者普遍认为,这些化石属于“无可疑的现代人”(晚期智人)。然而,根据“非洲起源说”,现代人类的祖先应当起源于非洲,并在6万年前向外扩散,取代了当地的早期智人或直立人。问题是,道县人类的存在时间早于“现代人走出非洲”的理论时间,那么这该如何解释呢?为了解决这个困惑,西方学者将“走出非洲”的时间提前至8万年前。然而,这样的调整在考古证据上是否成立呢?
显然,道县人的发现给“非洲起源说”带来了难题。然而,五年后,中国又带来了一个更大的挑战,这就是山东“沂水人”的出现。2020年,山东临沂市沂水县在跋山水库调洪时,意外发现了“山东沂水跋山遗址”,该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年代为6万至10万年。考古学家在这里发掘出5000多件石器、骨器、动物化石,并发现了3处用火遗迹。
重要的是,出土的石制品显示了鲜明的中国北方小石片技术特点,说明这些遗址与非洲的智人文化无关,属于中国北方文化的延续。事实上,很多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石器技术和文化面貌与更早时期并未断层或受到外来文化的替代,这也是支持中国本土独立起源说的重要证据。
更加引人注目的是,该遗址出土了一件象牙铲形器,经过分析,距今约9.9万年,应该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磨制骨器,这为“现代人类行为”的标志之一。而这一层的土样年代为10.4万年,远远早于此前中国所发现的最早磨制骨器(约3.5万年前)。因此,综合考量这些考古信息,可以判断,这些遗址的“沂水人”也是“无可疑的现代人”。
问题是,如果非洲智人是在6万年前才“走出非洲”,那么如何解释沂水人的存在呢?是否需要将智人“走出非洲”的时间进一步提前到10万年前?但是,考古证据又如何支持这一说法呢?
如果智人是在10万年前走出非洲,这是否能证明沂水人来自非洲?其实,这依然不太可能。除了上文提到的石器技术体系,还有很多古人类遗址分布在沂水跋山遗址周围,显示沂水人的起源可能与当地古人类有关。距离沂水遗址约90公里的沂源地区,出土了距今64万年的“沂源猿人遗址”。从沂源到沂水、郯城县等地的考古发现,都揭示了这一地区古人类文化面貌的连续性,没有出现外来文化的突然入侵或替代现象。该地区的古人类使用火的历史,大约可以追溯到20万到30万年前。
山东临沂市博物馆的馆员徐淑彬曾深入研究沂沭河流域的早期人类遗址。他发现,这些遗址的分布有一定规律,早期的遗址多集中在上游山地丘陵,而中晚期的遗址则集中在下游的平原地区。更为重要的是,这些遗址的时间跨度非常大,但它们之间的距离都很近,大部分都在20公里以内,最远的也不到50公里。这表明,当时的交通能力并不复杂,反而符合这些人群在这一地区长期居住并发展的情况。因此,沂水人很有可能是当地直立人逐渐进化而来,这也为“本土独立起源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山东东夷文化历史悠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那么,山东古人类文化与东夷文化是否有联系呢?这值得进一步思考。
最后,关于非洲起源说与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的关系,有两个关键点值得注意:
首先,除了道县人和沂水人,中国还发现了其他许多疑似晚期智人的化石遗址,如广西的崇左人、河南的许昌人等。这些发现让非洲起源说难以完全解释。如果仅有少数几个例外,或许还可以理解,但如此多的证据无法解释,实在让人对“非洲起源说”产生疑问。
其次,关于山东沂水跋山遗址,官方文章提出:“山东沂水这一重大考古发现,或将改写现代人类起源史!”如果要合理解释道县人和沂水人等的发现,要么就要放弃非洲起源说,支持“多地区起源”或“东亚起源”理论,要么至少修改非洲起源说中的部分内容,但这种修改又面临考古证据匮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