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英雄和传奇的时代。提到三国,很多人立刻会想到诸葛亮、曹操、刘备等人物。曹操以枭雄形象著称,刘备则以仁爱为人称道,诸葛亮则是聪明机智的象征。这些人物在历史课本中常常被提及,也深深影响了人们对三国的认知。
除了这些著名人物,还有一位英雄也为大家熟知,那就是赵云。赵云是刘备的得力猛将,素有“常山赵子龙”的美誉。尽管他不像关羽、张飞、魏延那样在军中担任重要指挥职务,也没有率领大军征战沙场,但他的武艺和忠诚不亚于任何人。赵云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个非常重情重义的人,他的许多事迹至今仍为人们传颂。然而,赵云虽然功勋显赫,却始终没有得到刘备的重用,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个问题与赵云的出身密切相关。回顾当时的历史,刘备在自立为汉中王时,各方臣子纷纷上表,表示归附。当时上表的第一位人物是马超,紧接着才是诸葛亮、关羽、张飞、黄忠等人。马超为何排在第一位呢?主要是因为他出身显赫,马超的家族在当时是世代望族,他的父亲马腾更是一位有名的将军。这种背景使得他在众多英才中脱颖而出。
与之相比,赵云的出身则较为普通,没有显赫的家族背景和强大的人脉支持。虽然他个人的能力非常出众,但在当时的环境下,他并没有像马超那样的“加分项”。因此,他只是刘备麾下的一员猛将,而没有获得更高的职位。
除了出身原因,赵云与刘备的关系也有一定影响。在刘备打天下的初期,困难重重,经常面临挫败。为了鼓励士气,刘备在进攻益州时许诺,如果成功占领益州,将让所有将士可以自由取用州府的钱库。最终,刘备果真拿下了益州,并大肆封赏各位将领。然而,赵云在刘备的奖励计划中提出了异议,他认为这样做不妥,并劝说刘备重新考虑。赵云的这一言论,涉及到了蜀国实权者的利益,得罪了许多人。虽然赵云与刘备的关系依然亲密,但这一事件让他在朝中树敌不少。
因此,尽管赵云在刘备手下屡立战功,深受刘备宠爱,但由于他的出身和这次言论的影响,他始终没有获得更高的职位。这也解释了为何赵云虽然身经百战,却始终未能得到刘备的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