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山河+讯(记者 孙佳森)10月23日,“万古一脉——晋祠博物馆基本陈列”正式面向公众开放。该展览围绕“塑、铸、书、树、母”五大主题,系统梳理从晋祠到三晋、从祭祀到文明的文化谱系,深入解读晋祠跨越三千年的文化精神,生动展现了晋祠在三晋文脉传承以及山西在中华文明演进中的守护与滋养。
该展览以“站在中国看山西,跳出晋祠说晋祠,超越文物讲故事”为主要策展理念,聚焦“晋国之祠”“晋水之祠”的传统内涵,并拓展出“晋地之祠”的宏大叙事,将中华祭祀文化与晋祠祠祀传统文化融入中华文明演进的大背景中呈现,展览区域覆盖晋祠博物馆多处核心建筑与新增展区。
展览内容与室外古迹交相辉映,通过科学导览系统实现有序观展。展陈流线以陈家息庐为起点,综合介绍晋祠历史、祭祀文化、建筑园林与古树名木等内容,沿东西向中轴线设置清晰标识与参观流线,观众可依次经水镜台、献殿、鱼沼飞梁、圣母殿;继而北行,参观唐叔虞祠、关帝庙、文昌宫等景点,了解晋国历史、祠庙风俗与历史人物;再折向南侧,过南小亭、晋溪书院、浮屠院等景点,领略人文书院与碑刻艺术;最终以翰香馆作结。
展陈布局方面,序厅设于陈家息庐,终厅位于翰香馆,两座民国建筑经内部改造较好地满足了展陈需求。唐叔虞祠、关帝庙、玉皇阁、文昌宫等古建筑区域以保护为先,采用可移动、便安装的陈列方式;傅山纪念馆、晋溪书院、浮屠院则作为专题展区,深入呈现晋祠核心文化内容。
此次晋祠基本陈列突出展示了不可移动文物与展陈内容有机融合;多媒体技术创新性应用,广泛运用AR、VR、互动投影等多媒体技术,打破传统平面观展方式。此外,还将民俗典故活态化演绎。原创话剧《唐风晋韵话晋祠》以晋祠历史传说为蓝本,引导观众回溯晋文化之源。非遗项目在古建实景中展演,实现活态传承与文化创新的融合。晋祠庙会通过仪典重现、艺术表演、沉浸互动等形式,将厚重历史与民俗生活、现代表达有机结合,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提升公众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