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社会,等级分明,官员们享有很多特权。他们不仅不用从事体力劳动,有时候甚至能免除刑罚。只要不涉及谋反,最严重的惩罚不过是被免去官职。有时,犯了错后,还可以用官职来替代刑罚,这样的规则在当时比较常见。
官员的福利待遇也非常优厚,今天我们要谈的是清朝时期的官员,尤其是最高级别的正一品官员。正一品一共有十五个职位,像太傅、大学士、伊犁将军等都属于这一等级。
首先,正一品官员的工资就比其他人高得多。清朝的官员分为京官和地方官两类。京官又有两种收入来源,一是“正俸”,即基本工资,二是“恩俸”,这是乾隆皇帝设立的制度,用于补充官员的收入。在乾隆时期,正一品官员的正俸为180两银子,此外还会配有一些俸米。这个工资虽然不算高,但在顺治时期已经定下来,之后的乾隆时期则增加了恩俸,实际上等于将薪水翻了一倍。
地方官员为了讨好京城的官员,常常会送一些礼物,这些礼物成了官员们的实际收入。而地方官员没有恩俸,他们只有固定的俸禄和俸米。为了防止贪污,清朝官员会得到“养廉银”作为补贴,这项津贴对于官员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往往比俸禄还要丰厚。比如,正二品的总督,湖广总督的养廉银为15000两,江南总督为18000两,甘肃总督则高达20000两。
除去基本工资和养廉银外,官员们还有另一项收入,叫做“公费”。不同级别的官员,公费也有所不同。正一品的大学士,每个月能拿到5两银子的公费。
京城的官员还有一个特殊待遇,那就是免费的伙食。他们的餐费由户部负责,省下了不少银子。然而,地方官员就没有这个待遇。即便是像伊犁将军这样级别的正一品官员,如果不在京城,也无法享受这一福利。
在住房方面,正一品的京官待遇也非常优越。若在京城工作的正一品官员,他们的住房标准是一座三进的四合院,共有20间房。其他品级的官员,住房条件要差很多。退休后的正一品官员,可以享受全额俸禄,而其他级别的官员则会减少一些退休金。
值得一提的是,官员退休后,往往还能够安排自己的子女继承官职,这也是他们的一项特权,算是对他们一生仕途的一种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