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发布投降诏书的那一刻,127万!整整127万八路军官兵站在了中华大地上。
这个数字,连当时的美国军事观察员都不敢相信。从1936年长征结束时的不到3万人,到抗战胜利时的127万大军,八年时间增长了40多倍。
从3万残兵到百万雄师
说起八路军的家底,那真是寒酸得让人心疼。1936年三大红军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时,中央红军主力只剩7000多人,红25军3400多人,红四方面军保存下来1.2万人,红二方面军1.1万人。全部加起来,也就3万出头。
毛泽东后来回忆说:“经过长征,这三十万人缩小到两万多人,到陕北以后,补充了一点,还是不到三万人。”这就是八路军最初的全部家当。
1937年8月25日,这支不到3万人的队伍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国民党给的编制是4.5万人,分成115师、120师、129师三个师,每个师1万多人。可实际上,八路军连这个编制都填不满。
改编后的八路军发展速度快得吓人。仅仅一年多时间,就从5万人发展到15.6万人。到1940年,兵力已经达到40万。
可是好景不长。1941年日军发动”治安强化运动”,加上国民党停止军需供应,八路军兵力一度缩减到30万左右。不少人以为八路军完了。
谁知道,从1942年开始,八路军又开始了新一轮爆发式增长。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已经发展到90多万人。12月份更是达到了102万人的历史峰值。
民兵就是八路军的聚宝盆
八路军能发展这么快,秘密在哪?一个字:民。
1940年8月,太行军区提出”建立坚强的民兵,保卫太行山抗日根据地”。这话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要把普通农民组织成有战斗力的民兵,需要多大的本事?
数字会说话。整个抗战期间,根据地建立了220万民兵和1000万以上的自卫队。这些民兵作战29.6万余次,歼敌10.6万余人。220万民兵啊,比八路军正规部队还多一倍!
更绝的是,八路军搞出了一套”民兵—地方军—主力军”的升级体系。农民先当民兵,表现好的进地方部队,再优秀的就选进主力。这套路简直就是现实版的”打怪升级”。
1945年8月,中央下令搞大参军运动,号召民兵”成班成队的集体参军”。结果怎么样?太岳军区二分区不到20天就有近万名民兵参军。这效率,现在的征兵工作都得服气。
自己造枪自己用
光有人不行,还得有枪。八路军在这方面也是自力更生的典型。
最有名的就是黄崖洞兵工厂,号称”八路军的掌上明珠”。这个厂最高峰时一天能造430支步枪,200多门掷弹筒,3000多发炮弹。一年下来,能装备16个团。
16个团是什么概念?按当时编制,差不多3万多人的装备。一个兵工厂就能武装这么多人,这生产能力在当时算是相当了不起了。
冀鲁豫军区有个兵工厂,1940年一年就生产了40万枚手榴弹。40万枚啊,堆起来能有多高?这些手榴弹要是扔出去,得炸死多少鬼子?
八路军总部兵工厂1941年开始批量生产50炮弹,晋察冀兵工厂还把弹体改成流线形,威力增加了40%。这技术创新能力,连正规军工厂都不一定有。
当然,除了自己造,八路军还通过各种渠道搞武器。缴获是大头,统战关系购买也不少。反正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练兵练出真功夫
人有了,枪有了,还得会打仗。八路军在这方面下的功夫也不小。
1939年2月,八路军总部发出第一期整军训令,31个团约10万人参加整训。当时八路军总共才15万多人,三分之二的部队都要训练,这规模够大的。
训练内容很实用:射击、投弹、刺杀、爆破、土工作业”五大技术”,还有近战、夜战、攻坚战等战术。每一项都针对敌后作战的实际需要。
效果立竿见影。山东军区某团训练后,射击命中率达到96%以上。要知道,很多新兵入伍前连枪都没摸过,能练到这个水平,确实不容易。
最厉害的是刺杀技术。新四军总结出刺杀动作”快、准、狠”三字诀,到1945年反攻时,八路军战士的刺杀水平已经完全压制日本兵了。这可不得了,日本兵的刺杀技术在当时是世界一流的。
白崇禧都服了
八路军发展得这么快,连敌人都服气。国民党将领白崇禧曾经哀叹:“匪区壮丁,都是民兵,由民兵升入军区部队,再由军区部队升入野战军,因此匪之兵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如何能胜!”
这话说得有点酸,但也道出了八路军发展的真谛。当一支军队真正得到老百姓支持时,兵源就成了活水,越用越多。
日军华北方面军第12军司令内山英太郎也不得不承认,在华北,日军只能控制大约三分之一的县城,其他地区民众全都”心向中共”。连敌人都这么说,八路军的群众基础有多牢固可想而知。
八路军127万大军的诞生,绝不是偶然现象。这是八年抗战血与火锤炼的结果,是人民战争威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在生死关头爆发出的巨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