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6年6月21日,长孙皇后在立政殿去世。唐太宗李世民失去了陪伴自己多年的贤妻良佐,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悲痛了很长一段时间。二人从年轻时便结为夫妻,共同经历了二十三年的风雨。无论是晋阳起兵、入主长安、建立大唐,还是平定天下、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长孙皇后始终陪伴在李世民左右。
长孙皇后不仅是李世民的妻子,更是他的亲密战友。她从未局限于后宫的角色,而是和李世民一起并肩作战,甚至有时还在前方保护他。她为李世民提供了无尽的支持和帮助,堪称一代贤后,地位无人能及。失去她后,李世民深感空虚,以至于在宫中建了一座瞭望台,日日观看昭陵,只为稍微安抚他对长孙皇后的思念。
自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很长时间没有考虑过再立皇后。长孙皇后在世时,后宫和谐,宫中没有任何纷争,这让李世民安心地处理政务。虽然长孙皇后去世后仍有贵妃在,后宫一切平稳,李世民依然没有考虑立新皇后。毕竟,在他心中,长孙皇后才是唯一的皇后,其他任何女子都无法与她相比。因此,中宫空缺了整整十三年。
不过,李世民也并非从未考虑过立后,甚至曾经提到过一个人选——巢王妃杨氏。杨氏原是李元吉的王妃,在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李世民所杀后,杨氏成为了后宫的“囚徒”。她的生活地位急剧下滑,虽依旧保持王妃身份,但已无往日尊荣。
杨氏外表美丽,性格温婉,时间一长,李世民对她动了情,甚至有意让她成为皇后。杨氏不仅生下了李世民的最小儿子李明,还因此受到李世民更深的宠爱。李世民提出要立杨氏为皇后,并将这一想法告诉了魏征。然而,魏征对此感到震惊,因为立后是一项大事,尤其是杨氏的身份较为尴尬,她原本是李元吉的王妃,而且李世民与她的关系过于复杂。
魏征劝告李世民说:“陛下,您忘了秦穆公的女儿辰嬴吗?”这番话让李世民瞬间明白了问题的严重性。辰嬴是秦穆公的女儿,她的婚姻一直在外界引发争议,历史上的类似情况也并不罕见,尤其是涉及二嫁的情况。在李世民的心目中,杨氏的身份过于复杂,再加上她与李元吉的关系,若立她为后,势必会引起朝中臣子的质疑,甚至可能会影响李世民的声誉。
魏征进一步指出,杨氏若成为皇后,她的儿子李明很可能卷入未来的争权斗争,尽管李明是最小的儿子。这样一来,不仅李世民的名声会受损,后宫的稳定也可能受到威胁。李世民听后顿时幡然醒悟,放弃了立杨氏为后的打算。
实际上,即使没有魏征的劝诫,李世民也未必会真心立杨氏为后。杨氏虽然受到李世民宠爱,但在后宫的身份始终尴尬,她依旧是李元吉的王妃,李世民从未给她一个完全新的人物身份。李世民深知,给杨氏一个正式的皇后身份将带来很多麻烦,远不如保持现状来得轻松。因此,杨氏始终未能登上皇后的宝座,她的地位一直维持在李元吉的王妃上,未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