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早且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发生在公元前262年,这场战斗持续了三年,最终以秦军的胜利告终。战争的背景是秦赵两国之间的对抗,秦国当时势力强大,赵国则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
这场战役中,秦国的名将白起表现出色,成为历史上不朽的战神。而最让人记住的,莫过于白起在长平之战后,坑杀了40万赵军士兵的历史事件。司马迁在《史记·白起列传》中详细记载了白起一生的战功。比如,昭襄王十四年,白起在左更的职位上攻打韩魏,成功斩首二十四万;昭王三十四年,他又攻破魏国的华阳,虏获三晋将领,斩首十三万。还有一次,白起在与赵将贾偃的战斗中,沉没了赵军二万士兵于河中。白起还曾攻破韩陉城,斩首五万。最令人震惊的,是他通过计谋,将40万赵军坑杀殆尽,只留下一小部分赵军将领和士兵返回赵国。
根据司马迁的记载,白起一生斩杀的敌人超过了90万,因此他也获得了“人屠”的骄人称号。然而,白起的辉煌与冷酷并存,直到公元前257年11月,因不满上级命令,白起被秦王嬴稷降职为普通士兵,最终在咸阳西郊的杜邮自刎而死。
那么,白起死后的墓地在哪里?它如今的状态如何呢?
白起被安葬在咸阳城东郊的渭河北岸,古时称之为杜邮。由于白起的时代距离我们太远,长时间以来,白起的墓地并未为人所知。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解放军三五三零工厂在进行施工时,意外发现了白起的墓道,现场还出土了大量兵器等物品。此后,白起的墓地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以下是一些关于白起墓地现状的照片:
1. 1989年,咸阳市政府为白起树立的墓碑
2. 2011年,世界白氏宗亲会募款建立的两块墓碑
3. 白起墓地的远景,荒凉一片
4. 显眼的募捐碑,和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5. 墓冢上的盗洞,显示墓地遭到破坏
6. 战神碑,记录了白起的历史贡献
7. 封土堆,依然保留着历史的痕迹
8. 封土堆上的脚窝,证明了历史的久远和人们的来往
白起墓地如今仍然散发着神秘和庄严的气息,虽然经历了岁月的侵蚀,但它仍然是历史的重要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