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强化稀土管控9天后,美方做出让步?美国民间主动返还中国文物,谢锋大使表达感谢,特朗普要求和吗?
当地时间10月16号,美方主动向中国归还了一件战国时期的中国文物,是一块虎形牌饰,中国驻美大使谢锋代表中国进行了接收,并对美方的做法表示了赞赏。谢锋大使强调此举有助于增进中美人文交流,欢迎更多有识之士帮助流失文物返回原属国。有数据统计,目前至少有1000多万件中国文物流失海外,其中美国就有200多万件,美国的各大博物馆公开收藏的中国文物在20万件以上,大部分是青铜器、瓷器、书法和绘画等精品文物。从这个基数来看,美国就归还一件虎形牌饰显得小气了点,即便如此,中国还是表示了感谢,显示出了大国风度。
从10月9号中国强化稀土管控至今,已经过去了9天时间,美方选择在此时归还中国文物,可能是美总统特朗普想服软了。毕竟关税战打不赢中国,美方短期内也无法建立稀土供应链,只有劝中国收回成命,才能保障自己的稀土供应。在美方看来,目前中美贸易战还在休战期,降税只能在谈判桌上解决。特朗普也不愿取消对中国实体的制裁,更不甘心取消对中国相关船只的港口收费,这次归还中国一件文物,可能是在“投石问路”,如果中国态度缓和,不排除美方会继续用这种方法来缓和中美关系。
自从中国强化稀土管控后,特朗普政府的态度一变再变,从刚开始的虚张声势,到喊话中国谈判、呼吁中国保持“理性”,再到现在的归还中国文物,从中释放出三层信息。一是中国的管制措施打痛了美国,特朗普政府已经阵脚大乱,在威胁这招没用后,开始对华服软。二是美方的“诚意”很有限,特朗普在经贸领域不愿让步,想通过归还中国文物的方式达成目的,这并不符合中国关切。三是美方不理解中国的政策,还抱有侥幸心理。10月9号,中国商务部的话说得很明白,中方之所以强化稀土管控,是因为有部分境外组织和个人,将中国稀土转移到了军工领域,这有损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国际安全。
美方如果将中国的政策理解为“反制美国”或者“与全世界对抗”,只会陷入零和博弈的怪圈,美方要做的是与中国相向而行,拒绝稀土走私行为,禁止将中国稀土运用到美国的军工领域,才符合中国的期待。对于美国的服软,中国也有让步的空间,那就是取消对美国相关船只的收费行为,但这有个前提,美方应该首先停止向中国制造或运营的船只收费,这才符合对等原则。美方与其通过归还中国文物的方式让步,不如拿出切实举措,主动取消损害中美经贸合作的错误政策。
美方想要的不仅仅是稀土,还有中国的大豆订单,目前美国大豆进入了收获季,美国的豆农们正满世界地推销大豆,但效果并不理想,特朗普如果再不行动,很可能失去美国农业州的支持。另一方面,中国源源不断地采购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等到满足进口需求后,特朗普想卖大豆给中国,只能等到明年了。本月底,中美或将进行一场会晤,特朗普应当准备好诚意跟中国谈,在经贸问题上,美方对中国施压、制裁都没有太大用处,想得到中国的订单,只能满足中国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