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和东汉通常被视为同一个“汉朝”,而汉光武帝刘秀常被认为是“中兴皇帝”而非开国皇帝。不过,这种看法并不完全准确,因为西汉和东汉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有些差异甚至非常明显。例如,东汉的中央军比西汉的中央军要少得多。
根据史书记载,西汉的中央军大约有九万人,到了汉武帝时期,兵力可能达到十几万。而东汉的中央军人数只有一万多人,主要由北军五校和虎贲羽林组成。为什么东汉的中央军人数会远少于西汉呢?我认为有以下两个主要原因:
首先,西汉的兵源来自全国各地,民众通常要服两年兵役(包括做卫士和材官骑士等)。这些兵员轮流驻防在西汉的都城,因此西汉的中央军兵力庞大,且维护成本较低,能维持较多兵力。而东汉虽然继续实行义务兵制,但兵员主要来源于河东郡、河内郡和河南尹三地,兵员的来源范围大大缩小,且许多士兵变成了募兵,意味着要支付更高的费用来维持军队。
其次,西汉建立之初,地方的诸侯王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且多次发动叛乱,如韩王信之乱、陈豨之乱、英布之乱等。汉武帝亲政后,西汉还面临着与匈奴的长期战争。这些因素使得西汉必须维持一支强大的中央军,而这个局面持续到西汉灭亡。而在东汉建立时,诸侯王的问题已基本解决,东汉也没有像西汉那样经历长期的对外战争。东汉依靠边境的主动出击和“以夷制夷”策略保持了边境的稳定。因此,东汉不需要维持庞大的中央军,只需要保持一支小而精锐的机动部队即可。
总结来说,东汉的中央军兵源大幅缩小,并且大部分士兵是募兵,导致东汉中央军的数量远低于西汉。而且,由于东汉没有像西汉那样面临地方诸侯王的威胁,也没有长期的对外战争,东汉的中央军人数自然就少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