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关羽失守荆州的责任似乎在他自己。作为荆州的统帅,关羽理应守土有责,且刘备还授予了他“假节钺”的权力。因此,从责任上讲,关羽似乎应为失去荆州负责。 然而,从更深层次分析,实际上,失荆州的责任更多应该归咎于刘备和诸葛亮,甚至可以说,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故意借曹魏和东吴的力量来除掉关羽。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第一,刘备和诸葛亮为何对曹魏和东吴联手攻击关羽无动于衷?
史书上记载,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震动了整个天下,刘备和诸葛亮身处益州,怎么可能对此毫不知情呢?当时曹魏和东吴联手对付关羽,甚至曹操和孙权亲自参与策划,刘备和诸葛亮为何对此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如果刘备能够及时调动刘封的军队支援关羽,关羽绝不会一败涂地。 事实上,诸葛亮早在隆中对时就曾与刘备谈到过战略:“若占有荆、益,保住岩阻,西向戎族,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若天下有变,则命一位将领带领荆州军队北上,刘备亲自带领益州军队出征,百姓一定会为将军送饭送水,支持你!”根据当时的局势,刘备已经控制了荆州和益州,与孙权的关系也表面上和谐。 而且,关羽作为上将,已经带领荆州的军队向南攻击宛洛,如果刘备趁这个机会亲自带领益州的军队出征,魏延也驻守在汉中,可以令魏延先行出兵支援关羽,诸葛亮也能派遣使者稳住孙权,这个时候,刘备其实拥有了一个极好的战略机遇。遗憾的是,刘备却对此无动于衷,完全没有采取行动。那么,刘备为什么要错过这个机会?这是不是隐含着“司马昭之心”的问题呢? 第二,诸葛亮为何没有提前预见到东吴会偷袭荆州? 关羽在襄樊战役中,东吴觊觎荆州的意图诸葛亮不可能不清楚。那么,为什么在这关键时刻,诸葛亮没有采取行动出使东吴,稳住孙权呢?如果诸葛亮能够及时出使东吴,既能避免东吴偷袭荆州,也能阻止傅士人与糜芳投降东吴的悲剧。 第三,关羽死后,刘备为何声称要报仇却依旧称帝? 关羽死后,刘备口口声声要为关羽报仇,但他的实际行为却让人质疑。刘备若真心为关羽复仇,就不该在诸葛亮的怂恿下称帝。之后,刘备不顾众人的反对,坚持出兵讨伐东吴,表面上是为了替关羽报仇,但实际情况是,张飞的死让刘备感到自己的孤立和无助,因此才决定出兵。此时的刘备,已经不再关心所谓的“北伐中原”和“匡扶汉室”,他更关心的是自己没有强有力的战将,急需找到能够支撑国家的优秀人才。 总结: 总的来说,关羽虽然背负着失荆州的黑锅,但真正让荆州丢失的,实际上是刘备和诸葛亮。二人深知关羽的重要性,却选择让他在与曹魏和东吴的角逐中孤军奋战,不予支援。对于他们而言,宁可失去荆州,也不愿去救关羽,甚至可以说,这是一种政治上的“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