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识一:蒙古为什么进攻南宋?
蒙古人为什么会突然进攻南宋呢?按理说,蒙古人和南宋的关系原本并没有恩怨。事实上,1235年,蒙古军队大规模进攻南宋,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是蒙古人天生侵略的本性,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在最初,蒙古和南宋甚至是盟友。1232年,蒙古人正在对抗金国(即女真建立的金朝),而南宋的皇帝宋理宗决定与蒙古联合,共同攻打金国,这一历史事件被称为“联蒙灭金”。南宋皇帝当时并不担心与蒙古的关系,反而认为联合起来对抗金国是正确的选择。金国当时很担心这种合作,曾警告南宋:如果你们联合蒙古打败我们,接下来被灭的很可能是你们汉人。
在1234年,蒙古和南宋终于联手灭掉了金国,但接下来的问题出现了。金国的领土如何划分,成为了争议的焦点。南宋在灭金之后,毫不犹豫地派兵收复开封、洛阳和商丘等地,认为这些地方本来就是宋朝的领土,应该重新归宋。可是,蒙古人却认为这些地方是他们为了打败金国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怎么就成了南宋的了呢?于是,蒙古人感到自己被背叛,愤怒地向南宋发动了攻击。
简而言之,南宋的“端平入洛”行动激怒了蒙古人,也让原本的盟友关系变质,最终导致了长达44年的战争,最终南宋被蒙古灭掉。
冷知识二:宋朝皇帝成为喇嘛?
听起来很荒诞,但确实发生了。南宋的第七任皇帝宋恭帝赵?,在1276年,南宋都城临安(即杭州)被蒙古军队攻破时,年仅5岁的他跟随太后和群臣投降了蒙古。宋恭帝成为了蒙古的俘虏,起初并未被杀害,蒙古的统治者忽必烈将他软禁起来。
到了1288年,17岁的宋恭帝被命令前往西藏,按照忽必烈的指示,他在日喀则的一个喇嘛庙出家,成为了一名喇嘛。为了融入藏族文化,他还取了一个藏文法名——却季仁钦。当地人知道他是宋朝的前皇帝,便称他为“蛮子拉尊”。
宋恭帝在西藏度过了长时间的修行生活,翻译佛经,成为了一名完全脱离政治的僧人。然而,命运并未对他仁慈。到了1323年,元朝已经换了皇帝,元英宗下令赐死宋恭帝,于是,年已52的宋恭帝在甘肃张掖去世,命运的悲凉让人感慨。
冷知识三:为什么蒙古兵打不过朱元璋?
元朝末期,曾经威风凛凛的蒙古铁骑为什么会败给了朱元璋?这个问题的背后有几个复杂的原因:
1. 元军不再强大:蒙古帝国的辉煌时期已经过去,九十多年的统治使得元朝的军事力量逐渐衰退。元朝的统治者几代人已渐渐变成纨绔子弟,战斗力远不如当年的蒙古大军。
2. 元军内讧严重:元朝时期,蒙古内部的矛盾和内讧非常严重。除了需要对抗朱元璋等汉族起义军,元朝还要应付蒙古高原的内战。如此的内外交困,导致元军的战斗力大大下降。
3. 不仅仅是朱元璋:在元朝末期,除了朱元璋之外,其他汉族起义军也四处反抗元朝。刘福通、陈友谅等起义领袖在战场上对元军进行了猛烈的打击。因此,朱元璋能够取得胜利,实际上也得益于其他起义军对元军的压制。
4. 汉人骑兵的崛起:蒙古的骑兵曾经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族人民学会了养马、驯马等技术。特别是一些汉人起义军开始组织骑兵,战斗力逐渐超过了元军的骑兵,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成为了更强大的力量。
冷知识四:为什么外蒙古没有“中国情结”?
外蒙古(即今天的蒙古国)曾经在清朝时期归属于中国,但为什么蒙古人一直没有强烈的“中国情结”呢?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的原因:
1. 缺乏汉化教育:虽然外蒙古在清朝统治下存在了两百多年,但清朝并没有在外蒙古推广汉文化或汉文教育。外蒙古的居民从小并没有接受汉族文化的熏陶,也没有学习汉文,所以他们与中国文化之间的联系十分薄弱。
2. 自治与独立性:在清朝统治时期,外蒙古一直维持着相对独立的自治制度,由蒙古王公或世袭的扎萨克来治理,而不是由中央派遣官员直接管理。这种自治状态导致外蒙古居民对中国的归属感较弱,也没有认同自己是中国的一部分。
3. 文化与政治隔阂:清朝的统治并没有使外蒙古的文化和政治完全融入中原文化圈。外蒙古的百姓大多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生活方式、语言和信仰。清朝统治的两百多年,其实更多的是名义上的统治,而不是实质上的一体化治理。
因此,外蒙古的居民始终没有把自己认同为“中国人”,他们更倾向于视自己为独立的民族,历史上和中国保持着某种疏远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