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兰台。
当大家看到这个标题时,或许会觉得我在夸张或故意引起注意。事实上,如果我们仔细查看《三国志》、《后汉书》、《典略》和《裴松之注三国志》等史料,就能发现,刘备之所以打了督邮,不是因为督邮索贿,相反,是刘备因为行贿失败,恼羞成怒,才动手殴打了负责各地反贪的督邮。
接下来,我将结合相关史料,给大家简单说明一下,为什么刘备其实更像一个“贪官”。
要判断刘备是否为贪官,我们得从《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的原文入手。文中提到:灵帝末年,黄巾起义爆发,州郡纷纷组织义军。刘备跟随校尉邹靖出征黄巾贼,表现出色,因此被封为安喜尉。后来,督邮因公事到县,刘备本想拜见,但督邮以病拒绝见他。刘备怒火中烧,直接将督邮捆绑并鞭打了两百下,之后还将其解绶绑在马柳上,最终把督邮抛弃在外,自己逃走。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写这段历史时,故意含糊其辞,可能是为了替刘备遮掩过错。但如果我们深入研究其他史料,就能更清楚地看到,刘备在安喜尉任内确实存在贪污行为。
首先,我们要确认刘备担任安喜尉的时间。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刘备是因平定黄巾军有功,在184年左右被任命为安喜尉。而他担任这个职务的时间大约为184年到185年。
至于刘备鞭打督邮的时间,我们需要参考《典略》。这本书虽然早已失传,但《三国志》的注释中引用了其中大量内容,提供了刘备鞭笞督邮的具体背景:刘备在担任安喜尉时,曾参与平定叛乱,功勋卓著。可是,刘备却因涉嫌腐败而被“沙汰”(淘汰)。督邮奉命来安喜县进行肃贪检查,刘备想通过行贿保住官职,但督邮拒绝见他,刘备恼怒之下,动手将督邮捆绑鞭打。
史料表明,刘备虽然以安喜尉的身份参与了叛乱的镇压,但在任职期间因行贿和贪污受到质疑。汉灵帝为了清理这些不称职的官员,曾下令“沙汰”不合格的官员。而刘备就是其中之一。
事实上,刘备在担任安喜尉时,并没有任何特别的政绩和升职机会。安喜尉的年薪仅为360石米,远远不够支付刘备庞大的部曲开支。为了养活关羽、张飞等人,刘备不得不依靠贪污手段。
在《三国志》中也有提到,刘备虽然不喜读书,却特别喜欢狗马、音乐和奢华衣物。他为了养活部曲,必须通过非法手段赚钱。在担任安喜尉时,他至少养了100多人。而且,刘备一直在通过送礼、行贿的方式来维持自己的地位。
刘备在安喜尉任期结束后,因部曲强大和军功显赫,很快获得了更高的职务——下密丞。即使他由于贪污而离开了安喜尉的职位,凭借自己强大的部曲力量和在战场上的功绩,他依然能够迅速升职。
其实,刘备的升职之路并非依赖清廉,而是依赖他手下的部队和军事能力。在东汉末年的动荡时期,拥有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比一个清廉的形象更重要。刘备的贪污和部曲是他能快速晋升的资本。
总的来说,刘备通过贪污积累财富,养活部曲,最终在战乱的时代成为了一个关键人物。虽然他在历史上被美化为仁德之主,但从实际史料来看,他的贪污行为与他日后的成功密切相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