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第9任总督宝云(英文名Bowen),与第四任总督宝灵(包令)名字相似,常常让人混淆。港督的任期通常为5年,除非发生重大问题,否则大多数都会任满期。然而,宝云的任期却异常短暂,仅在香港呆了不到3年,因为他因健康问题需要返回英国治疗。尽管如此,宝云仍名义上是港督,而实际管理事务则交给了辅政司马殊。
宝云任内的主要贡献
虽然宝云的任期较短,但他在香港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出了不少重要贡献,特别是在公共卫生领域。
首先,宝云修建了香港的第二个水塘(即水库),这对香港的水资源保障至关重要。水库在旱涝不均的中国,尤其是当时的香港,提供了可靠的饮用水供应,可以说是直接改善了民生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水库的建设更是成为大规模民生工程的一部分。
宝云还在香港建了一个专门观测台风的气象台。由于香港经常遭遇台风,每次台风来袭都会带来严重的灾害,造成洪水、山泥倾泻、船只沉没等损失。设立气象台有助于提前了解台风动向,为香港的防灾准备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公共卫生方面,宝云推动了成立洁净局(后改名为卫生局)。当时香港的卫生状况极差,许多华人居住条件非常简陋,传染病流行,街头随地大小便、蟑螂鼠患严重。洁净局的成立帮助了卫生状况的改善,规定每年按区域清理并消毒一遍居民区,名为“洗太平地”。在这一天,洁净局会在街头放置清洗工具,如竹扫把、铁钩、帆布水管等,供居民集体使用。居民还可以将床板、家具放入大水桶中消毒,以消除虫害。这一措施大大改善了香港的卫生环境,特别是华人社区的生活条件。
赛马会的成立
宝云任期内,还成立了香港赛马会。赛马在香港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娱乐活动,更是一个重要的商业和社交平台。赛马会成为了香港政府官员与商界巨头交流的重要场所,对香港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深远影响。通过高额的盈利,马会为香港社会做了大量的慈善捐赠,尤其在教育、文化、科技、福利等领域的贡献显著。
与中国的关系
尽管宝云为香港做了不少贡献,但他在处理与中国的关系上并不友好。最令人反感的事件是在中法战争期间,他充当了不光彩的角色。1883年,法国强迫越南签署《顺化条约》,然后挑起了中法战争。英方虽然采取中立态度,但宝云却为法国提供了物资补给,使得香港成了法国军队的重要后勤基地。这引发了香港人民的愤怒,港民纷纷发起罢工,抵制为法国提供煤炭。
为了镇压这些抗议,宝云通过立法局通过了《维持治安法例》,允许未经过审判就能将“危害治安者”驱逐出境。这使得华人社区的言论和活动受到了极大的压制,甚至华人团体被禁止发表任何声明。特别是在煤炭工人因抗议而闹事时,宝云毫不犹豫地动用警力镇压,甚至将工人驱逐出境。
此举引发了香港的大规模抗议,特别是在工人群体中。由于英国政府要求香港每年支付英军驻港的费用,宝云也不得不照办,每年为驻港英军提供高达13万英镑的军费。这个费用全部由香港人民的税收支付,而驻港英军并不为香港人民服务,而是为维持英国的殖民统治。
香港的记忆与宝云
香港的“宝云道”便是以宝云的名字命名的,这代表了他在港督任内的遗留痕迹。而今,香港的驻港部队费用完全由中国政府承担,确保了香港的安全与稳定,象征着“一国两制”政策下的承诺。
尽管宝云在任内做出了一些积极的贡献,但他在中法战争中的不当立场以及对香港华人权益的压制,仍然让许多港人感到不满。如今的香港,既继承了宝云时期的一些建设成果,又深刻反思着历史遗留下来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