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39年,著名的核物理学家西拉德和爱因斯坦联名写信给美国总统罗斯福,警告他纳粹德国正在研发可能毁灭全球的原子弹。他们深知,如果希特勒掌握了这种武器,后果不堪设想——甚至他一个不小心打个喷嚏,可能就会引发全球性的灾难。
西拉德认为,要想拯救美国,必须有两个措施:第一,抢先制造出美国自己的原子弹;第二,制造类似“龙珠雷达”这样的神奇设备,集齐七颗龙珠,去德国召唤神龙,解决问题。当然,后者显然只是他开玩笑的办法。
罗斯福被这番话吓得不轻,迅速投入巨额资金——20亿美元,并动员了10万人开始实施“曼哈顿计划”,目标是研制原子弹。
1945年7月16日,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它被架设在新墨西哥州一个高达103英尺的试爆塔上。当时,德国已经战败,但日本还在顽抗。原本预定给德国的原子弹,现在要用来对付日本。
美国的新总统杜鲁门和英国首相丘吉尔之间,开始了一个秘密的合作计划,他们不打算将原子弹的存在告知苏联。因为拥有了原子弹,杜鲁门和丘吉尔发现他们不再像雅尔塔会议时一样依赖苏联的帮助打败日本。相反,他们担心苏联趁机进入中国东北,在战争结束后获得利益,因此决定瞒住斯大林。
然而,斯大林并没有完全被蒙在鼓里。就在波茨坦会议开始前的几天凌晨,斯大林的间谍克劳斯·福克斯,已经站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里,戴着太阳镜,涂抹防晒油,亲眼目睹了原子弹的爆炸。福克斯是原子弹研发项目中的核心数学家,他已经提前将情报传给了斯大林。
尽管如此,杜鲁门和丘吉尔依然决定加快进攻日本的步伐,希望通过原子弹迫使日本尽快投降,从而限制苏联在中国和远东地区的扩张。
随着原子弹试爆的日子临近,关于是否应该使用原子弹对付日本,争论愈发激烈。一个关键的情报来源是,美国破译了日本的外交密码,得知天皇已经向苏联寻求体面的战败方式。也就是说,日本可能不需要原子弹就会投降。与此同时,经过美国军机的不断轰炸,日本人民的忍耐已经接近极限,国内已有声音呼吁停战,但日本政府仍坚决要求以天皇的尊严为前提,寻找一种“优雅”的战败方式。如果美国坚持无条件投降,日本将誓死抵抗,甚至动员全民进行自杀式战斗。
在原子弹试爆前的四天,美国陆军部长亨利·史汀生,愁容满面地坐在办公室里,思考着如何应对日本的顽固抵抗。美国面临的难题是,如果日本继续顽强抗战,原子弹的使用似乎成为了唯一解决的办法。
史汀生成立了一个委员会,名为“平淡无奇临时委员会”,讨论是否应该使用原子弹。作为委员会主席,他提出建议,直接对日本使用原子弹,而不进行任何事先警告。为了“教育”日本,他要求远离平民区域,但又要确保原子弹能对尽可能多的日本人产生心理震慑。
哈佛大学校长詹姆斯·科南特也提出,最理想的目标是日本的兵工厂和工人住宅区。而委员会的讨论焦点更多放在了如何投放原子弹,而不是是否要先展示原子弹的威力。最终,委员会认为直接投放才是最有效的方式,并决定按照这一策略执行。
西拉德,在当年曾促使美国政府启动原子弹计划的人,站出来反对使用原子弹。他指出,虽然美国已经战胜了德国,但苏联仍可能威胁到世界安全。西拉德认为,一旦原子弹投入实战,不仅仅是美国,所有国家都会被迫进入一场危险的军备竞赛,未来的后果将无法预料。
在原子弹试爆前夕,西拉德向杜鲁门提出了警告,主张不应使用原子弹。他预言,一旦开了这个先例,未来的战争将会变得更加可怕,甚至可能导致全人类的毁灭。西拉德向奥本海默建议,至少在使用原子弹之前,应该向全世界的联合国代表展示其威力。然而,奥本海默却拒绝了这一建议,他认为,原子弹既然已经研发出来,就应该直接用于实战,而不是浪费时间展示其威力。
尽管西拉德的警告被忽视,原子弹的试爆依旧如期进行。7月16日清晨5点29分,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测试指挥官肯尼思·班布里奇在爆炸后的短短几小时内,向杜鲁门报告成功时显得异常疲惫和麻木。他朝奥本海默走去,用脏话说出了那句意味深长的话:“奥本,现在我们都成狗娘养的了。”
不到三小时后,第二颗原子弹开始朝日本飞去。
三周后,当广岛上空升起了第二个“太阳”,日本为自己犯下的滔天罪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