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认为赵云只是刘备的大保镖,虽然这话听起来有些简化,但其实是对赵云的极高评价。在三国那个动荡的时代,能成为一位霸主的保镖,必定是忠诚度和实力都非常强大的人。赵云担任的“牙门将军”和“翊军将军”职务,实际上是刘备为他量身定做的特殊职位,而这些职务也被后来的许多朝代所继承和使用。
《隋书·卷二十七·志第二十二百官中》里,记录了“翊军将军”这一军职,已经成为正史的一部分。这些职务的排列大概是:大司马、大将军、三公为最高职;其次是骠骑、车骑将军、卫将军和四征将军;再下来就是四镇、护军、翊军将军等从二品职务。
“牙门将军”通常是主公身边的亲信,参谋军务、指挥亲兵,甚至在主公亲自出征时,也负责带领亲兵作战。赵云的牙门将军职务比许褚的武卫将军更具权力,因为赵云除了守卫职责外,还要担任重要的参谋工作。而许褚的武卫将军职务,则只是专门负责看守、放哨。值得注意的是,许褚的“武卫”这一职称,最早由曹操为他专门设立,而许褚在曹操在世时,仅是武卫中郎将,直到曹丕称帝后,他才升为武卫将军。
虽然许褚在曹营中地位极为重要,即使是夏侯渊、曹仁等人要向曹操报告军情,也得经过许褚的同意,而且他还可以旁听。除此之外,三国的“大保镖”还包括典韦和东吴的周泰。今天我们就根据他们的武功与战绩,来评比一下这四大保镖谁最强,谁最弱。
如果说典韦是四大保镖中最弱的,可能会有人反驳,但我们还是用事实来评判。典韦虽然多次救过曹操的命,也因保护曹操死于战场,但作为一名保镖,他的表现却不够称职。典韦有几次因喝酒失职,导致丢失了曹操的保护任务,这就像现代的保安因喝酒忘记看守岗位一样,是严重失职。典韦最著名的一次失职,发生在曹操驻扎在城外时,典韦在宿卫时醉酒,结果丢了兵器,导致曹操差点被敌军杀害。
此外,在濮阳之战中,典韦就曾因战场上的不冷静而将曹操置于险境。曹操被吕布的长戟刺中,幸得典韦及时回救,才避免了更大的灾难。这一事件也反映了典韦在保护曹操时的“脱岗”行为,虽然他最终力战而死,但这并不能掩盖他失职的事实。
相比之下,许褚在曹操身边的表现就要称职得多。许褚不止一次救过曹操,且每次都能迅速反应,保障曹操的安全。例如,许褚曾在船上拼命保护曹操,刀枪相向,也毫不退缩。他的忠诚和冷静,以及在紧急时刻的果断,让他成为了曹操最信任的保镖。
东吴的周泰也有着极高的职业素养,他多次在战场上救下孙权,且每次都身负重伤,直到确保孙权安全才倒下。周泰的忠诚和强大的身体素质,使他成为东吴的“肉盾”。他在保护孙权时,曾经身负多处重伤,甚至华佗也因他的伤势而惊叹。孙权因此对周泰的忠诚深感欣慰,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
然而,三国四大保镖中,最为出色的无疑是赵云。他多次成功救主,且每次都完好无损,甚至在长坂坡一战中,赵云抱着刘备的儿子刘禅,冲破重围,斩杀了敌方五十多员名将。赵云的冷静、果断和高超的武技,使他在三国演义中被誉为“常山赵子龙”。他不仅是刘备身边的顶级保镖,还在历史上担任了许多重要职务,如中护军等,地位远高于其他三位保镖。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曾以一句“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来描写赵云,这无疑为赵云的能力和忠诚度做了最权威的评价。赵云的事迹远超常人的勇猛,甚至成为了后人心目中的英雄典范。因此,若说赵云是三国中的第一保镖,绝对名副其实。
总的来说,虽然赵云、许褚、周泰和典韦都因忠诚和武勇而被誉为“大保镖”,但在实际的保护能力和战绩上,赵云无疑是最为出色的。他不仅为刘备建立了赫赫战功,还通过多次成功营救主公,展现了超凡的战场能力和冷静的判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