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重返白宫后,面临的局面日益严峻。2025年初,他刚上任便签署了冻结联邦招聘的行政命令,意图“抽干沼泽”,但随后的半年里,政府陷入了混乱,七名核心幕僚被更换,导致治理几近瘫痪。与此同时,美国的经济形势也在不断恶化,贸易战升级引发了超市货架缺货,通货膨胀率达到了3%,消费者的生活成本大幅攀升。
特朗普继任时,外表看似接管了世界头号强国,但内里的问题却日益严重。制造业的空心化导致许多工厂关闭,中西部的工人失业抗议,国债的负担也越来越沉重。美国的国债已突破36万亿美元,利息甚至超过了国防开支,这让美国的财政形势变得岌岌可危。这一幕,和中国明朝末期的困境惊人相似,财力匮乏、社会动荡不安、民众疾苦,甚至在外敌的威胁下内政也无法自持。
特朗普试图通过减税刺激经济,将企业税从21%降至15%,但减税的收益几乎全被富人占据,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这种经济政策的失衡,加剧了美国社会的分裂和紧张局势。特朗普的执政就像明朝末期的崇祯帝,虽然试图改革和清除腐败,但结果却是政治体制无法承载全面的改革,反而加剧了社会的不满与动荡。
特朗普为了应对这场危机,想集中权力,但这种做法却得罪了军工复合体和硅谷的权贵,反而遭遇了更大的反击。他与“深层政府”的对抗,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的政治极化,导致政府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国会的争斗频繁发生。而在特朗普治下,美国的对外政策也变得越来越强硬。中国对美国的贸易报复,胡塞武装对美国航母的袭击,都使得特朗普不得不加大反击力度,国家的应对能力和灵活性愈加下降。
特朗普的执政下,贫富差距已接近崩溃边缘,1%富人掌控了40%的财富,而普通民众则面临日益加重的医疗和教育负担,社会的基尼系数也处于历史高位。这种极端的社会分裂让国家的凝聚力进一步削弱,种族歧视和社会冲突频发,社会动荡的风险也在增加。
特朗普在面对全球资本主义体系崩塌、美元霸权动摇以及科技革命带来的权力重组时,也显得力不从心。他退出了《巴黎协定》,废除清洁能源补贴,宣称中国在绿色竞争中已占优势。美国在5G和新能源领域也逐渐被中国赶超,类似于明朝末期技术落后的局面。
然而,尽管特朗普面临诸多困境,他依旧比崇祯帝幸运。在制度上,美国仍保有一定的自我修正能力,三权分立等机制依然在运作,至少不像古代帝国那样容易崩溃。虽然特朗普面临着空前的危机,但他不像崇祯那样必须面对自缢的命运,他仍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发声,继续参与政治斗争。
然而,无论如何,特朗普和崇祯的处境有相似之处——两人都处在自己时代的危机高峰期,无法轻易化解危机。特朗普的执政,虽然有一定的能力,但处在美国衰退的轨迹中,最终可能会成为历史的注脚。美国的未来,也许并不会像崇祯一样突然崩塌,而是逐渐衰退直至失去曾经的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