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24日晚上11点左右,28军82师第244团、84师第251团、29军85师第253团作为第一梯队,分别从莲河、大嶝岛和沃头等地起航,向金门岛进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航行,船队逐渐接近金门。就在此时,金门岛上的一个排长卞立乾在查哨时不小心踩到了地雷,巨大的爆炸声震动了岛上的守军,大家从睡梦中惊醒。
在探照灯的光照下,岛上的守军看到海面上有大量船只正驶向金门,于是他们迅速开炮进行拦截。战前,肖锋原本安排82师师长钟贤文随244团一起过海指挥,但在出发前,244团团长邢永生发现船只不够,部队装不下,硬是拿走了师部的两艘指挥船,导致钟贤文没船可用,只能等第二梯队的船只返航后,再一起登岛。
福建是个沿海地区,民众多数靠捕鱼和运输为生,本应不缺船只。然而,在汤恩伯撤退时,强行收缴了大量民间船只并下令销毁,造成了极大的运输困难。而福建刚解放,地方事务还未完全展开,百姓对解放军并不完全了解,甚至一些人即便有船,也不愿交给我军使用。肖锋费尽心思才勉强找到300条船,但这些船老大对运送部队并不积极,担心战火中遭遇危险。为了激励他们,政工人员通过做思想工作和提供好酒好肉,还发给他们工钱。
然而,300条船只能一次运送约三个团的部队。244团的船只不够,邢永生不得不向师部借用两条指挥船。这样一来,钟贤文无法参与第一梯队的进攻,只能等船只返回后再登岛。由于指挥人员的缺席,第一梯队的三个团虽然成功登岛,却因缺乏统一指挥而各自为战,直接向敌人阵地发起进攻。
根据战前计划,这300条船在第一梯队成功登陆后应立即返航,准备运送第二梯队。然而,登陆后却正遇到落潮,所有船只都搁浅了。这些船多数是木帆船,原本如果是老解放区的船老大,肯定会立刻采取措施将船推回海里,但这些福建地区的船老大显然没有这样的经验,他们只是等待涨潮。天亮后,敌方飞机赶到,开始对这些搁浅的船只进行轰炸,很多船老大也因此丧命。
清晨,岛上的守军开始反击,并在坦克的支持下,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到25日下午3点左右,胡琏兵团的4个团成功增援金门,使得岛上的守军力量大大增强。到了黄昏时分,我方第一批登岛的三个团已经损失惨重,弹药几乎耗尽。
此时,244团团长邢永生已经受伤并被俘,251团团长刘天祥和253团团长徐博带领还能战斗的人员,依托古宁头的石房子进行坚守,并请求增援。肖锋在莲河指挥所急得团团转,虽然他手头上还有5个团的兵力,但没有船只,无法派兵增援。无奈之下,他只能向自己的老首长刘培善求助。刘培善答应从厦门调船,并指示孙云秀准备好随时过海。
然而,28军内部有些人认为,在守军增援下,即使再派一个团过去也无法改变战局,反而会增加无谓的伤亡。于是有人建议,如果有船的话,可以空船过来接回岛上的部队。肖锋在犹豫后,向兵团司令叶飞请示。叶飞答复:“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要增援,和胡琏拼到底!”这个命令后来证明过于仓促,导致了更多的伤亡。
25日早上,刘培善从厦门派来了几条船。孙云秀随即带领部队渡海增援。虽然增援一度提升了士气,但此时岛上能继续作战的部队已经不足一个团,失利的局面几乎无法挽回。26日上午,胡琏兵团的19军全部抵达金门,守军人数迅速超过我军,而胡琏也亲自上岛指挥。11点左右,刘培善终于到达莲河,这是金门战役开打以来兵团领导第一次亲临前线。
肖锋向刘培善汇报了战况,表示现在无法过海增援,且无法撤回已经登陆的部队。刘培善虽然尝试寻找解决办法,但船只一直难以到达。直到黄昏,才从厦门方向派来一条机动船。这条船速度很快,临近岸边时,朱云谦急忙指挥让船慢点靠岸,但船老大却加速行驶,结果船搁浅了。朱云谦愤怒至极,拔枪欲射船老大,但被部下拦住。此时,船无法再使用,朱云谦也无法继续执行增援任务。
最终,我方部队在与敌人激战了两天三夜后,未能扭转战局,9000多名官兵大多数战死,剩余的被俘。三个团几乎全军覆没,这也是解放战争中唯一一次如此惨痛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