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福州军区的司令员皮定均将军一反常态,怒气冲冲地走进了办公室,指责起了军区内部的管理混乱。他对秘书大声说道:“这些人连基本的训练都做不好,怎么能打仗?必须立刻整顿!”
那么,皮定均为何这么生气?他口中的“这些人”究竟做了什么事,让这位老将军如此愤怒呢?
当时,皮定均刚从南昌陆军学校视察回来,心中充满了不满。学校的负责人热情地向他介绍了学员们的训练成果,然而实际的训练展示却让他大失所望。特别是在一次跑步测试中,他看到一名师级干部跑了几圈后气喘吁吁,身形肥胖,完全无法达到训练的标准。而他的背包居然还斜挎着,显得十分不规范,然而学校的负责人仍在高声夸赞这些学员,完全没有意识到皮定均已经在心中火冒三丈。
看着眼前这些疲惫的学员,皮定均强忍怒火,命令暂停训练,并随意挑选了几名干部进行示范,结果显然也不尽如人意。皮定均怒斥道:“你们看看这些人,这样的人如果在战场上,早就被敌人抓住了!”
回到福州军区后,皮定均找到了教育管理部门的负责人,问道:“你们怎么没发现这种情况?这难道不值得你们关注吗?”负责人被骂得无言以对,急忙承诺会尽快整改。
然而,皮定均并不满足于空洞的承诺。过了半个月,他再次询问秘书,军区的教育管理有没有得到改善。秘书的回答令他更加失望——情况依然没有改变。皮定均当即召见了相关负责人,质问他:“我让你们写检讨了吗?我要求的是彻底的整顿,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懒散的风气!”
意识到仅仅从下属的整改是不够的,皮定均决定从上层着手,要求高级干部率先进行自我反省,只有他们带头,下面的军官才能有所作为。于是,他在军区内部启动了全面整顿,并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强调军纪的重要性,并亲自到陆军学校,向学员们阐明了军人应有的作风与纪律。
不仅如此,皮定均还亲身示范,向大家展示了军人应有的姿态和行为举止。一次,他在视察某师时看到一名站岗的小战士衣服上掉了一个扣子,立即让旁边的人拿来针线,指示师长为战士缝好扣子,并告诫他以后要时刻保持军容。这一细节,也让皮定均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榜样。
此外,皮定均还特意安排了视察,目的是查看各部队是否在日常工作中保持应有的标准。他没有提前通知部队,意图是看他们能否平时就把工作做好。然而,当他到达一个连队时,发现卫生状况不尽如人意,甚至窗户上也积了灰尘。为了不让人觉得他只是表面上的责难,皮定均亲自拿起布擦窗户,其他领导也纷纷效仿。很快,这件事在军区内部传开,大家都为皮定均的榜样精神所感动。
随着全军区的整顿逐渐深入,皮定均带领的军队逐渐焕然一新。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军区的作风得到了明显改进,皮定均也表示满意。最终,福州军区的转变引起了中央的关注,他们提议其他军区向福州军区学习,借鉴皮定均的方法来提高军队的整体素质。
皮定均常说:“纪律比什么都重要。”正是凭借这种严格要求和以身作则的精神,福州军区焕发出了全新的活力,也成为了全军的标杆。他的做法和思想为军队树立了榜样,也深刻影响了整个部队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