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燕临终前怒喊8个字,秦始皇听后哈哈大笑,多年后却字字应验!
秦朝建立以后,始皇帝疑心重重。
作为一个帝王,嬴政利用权力的触角,感知到帝国的各个角落,都有六国的贵族在积蓄力量。
于是,为了震慑贵族,嬴政在帝国推行的仍旧是法家那一套,严刑峻法,稍有不从就砍头了事。
在高压的政策下,陈胜吴广举起了反抗的旗帜,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最强音。
不过鲜为人知的是,陈胜吴广打出的旗帜是“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可见,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扶苏、项燕都是比较得人心的人物。
扶苏,是嬴政的儿子,可他的政治理念不同于其父亲。
史载“扶苏刚毅而勇武,信人而奋士”,在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具有很高的威望,百姓“多闻其贤”。
和扶苏并列的项燕,则是秦统一前的楚国优秀将领。
战国末期,楚国是南方首屈一指的大国,历史悠久。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楚国统治的地区广袤千里,带甲百万,威震华夏。
可悲的是,楚国贵族势力太过强大,导致变法只进行了一半便夭折。
由此,楚国国力日渐日衰。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秦武力征服六国的进程中,楚国是同秦朝交战时间最长的一个国家。
特别是类似项燕这类的名将,在六国抵抗秦朝的统治中,曾率领楚军英勇出击,会同昌平君,大败李信的二十万大军。
最后嬴政不得不求助于老将王翦,发兵六十万,才击败项燕。
战争的结尾,走投无路的项燕仰天长叹,怒吼一声,喊出了八字:“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等王翦返回陕西,在恢弘的大殿见到秦始皇,并向他禀报了项燕的临终所言。
秦始皇哈哈大笑,貌似是在嘲笑项燕,还在做着白日梦。
其实,“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话最早见于《史记·项羽本纪》。
对于这句话,向来是各说各话。
有的学者认为,这里的三户指的是楚国三大贵族,分别为昭、屈、景,还有学者认为三户指的是一个地名。
在项燕兵败之前,秦国就曾攻打过楚国,并攻破了楚国的首都,铲平了楚国先主的陵墓。
秦人的这一行为,在宗法观念浓厚的战国时代,无疑是极为恶毒的,对楚人的侮辱最甚。
由此,在楚地,就不断流传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歌谣。
项燕也是楚国的贵族之一,肯定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这句歌谣,并深深刻在了脑海里。
长大以后,项燕成为楚国最优秀的将领,却无力抵抗秦国的军队。
可想而知,在死的那一刻,项燕极有可能喊出这句口号,鼓励楚国遗民不要忘记先辈的耻辱。
历史更吊诡的是,这句话还真的应验了。
陈胜也是楚国旧民,他率先举起了反抗暴秦的旗帜。
后来,项燕的后代项羽接过了这一旗帜。
可是最后的赢家刘邦也是楚国人,是刘邦第一个打进函谷关,成功将暴秦推翻。
所以,后人也将三户解释为陈胜、项羽、刘邦。
参考资料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新解》江汉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