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虽然成功统一了三国时期分裂的局面,结束了战乱,但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屈辱的朝代之一,并且是人们好感度最低的朝代之一。人们对晋朝的统治者——司马家族也颇有怨言。最主要的原因是,司马家不仅让中国从乱世进入了一个更加混乱的时代,而且他们的政权完全是通过篡位获得的。
公元265年,曹魏的最后一任皇帝曹奂被司马炎篡位,建立了晋朝。尽管如此,曹魏的皇室并没有被彻底消除,曹家成员被封为王侯,享受着晋朝的供养。然而,篡位总归是篡位,虽然司马家对曹家的后代有所优待,但两家之间的仇恨始终存在。因此,当晋朝逐渐走向衰败时,曹家后代必然会趁机反扑,落井下石。
事实上,曹家与司马家的仇恨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曹操和司马懿的关系。司马懿当初在曹魏的地位虽然不低,曹操和曹丕都十分敬重他,但最开始他并非主动投靠曹操,而是被逼无奈。在曹操征召司马懿时,他已经看出了司马懿眼中流露出的“虎视眈眈”的气息。曹操在《晋书》中评价司马懿时说他“有雄豪志”,并且早早警觉到司马懿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臣子。
尽管曹操心生警觉,但曹丕对司马懿却很是宠信,两人关系良好,曹操曾经劝告曹丕:“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然而曹丕没有听从,继续信任司马懿。于是,这为后来司马家族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司马懿凭借着自身的智慧和耐性,在曹魏政权内部逐步壮大。当曹丕去世后,曹叡继位,由于年轻且软弱,根本无法约束司马懿的权力。渐渐地,司马懿和他的家族成员在朝中兴风作浪,逐渐掌控了大权。虽然曹叡勉力维持了一定的皇权,但当他去世后,曹魏的表面皇帝虽然依旧姓曹,实则早已成为司马家的傀儡。
许多人都说,司马懿“熬死了”曹家三代。曹操开始将司马懿引入朝廷,到曹丕和曹叡先后去世,再到司马懿实际掌控了朝政,整个曹魏的权力实际上已转移到司马家手中。当时的魏明帝曹叡去世后,司马懿依旧活得很长,而他扶持的曹芳虽然名义上为皇帝,实质上只是一个傀儡。曹芳无力反抗,最终在高平陵事件中,曹爽的势力被一举摧毁,司马家族彻底掌握了军政大权。
此时,曹魏的皇帝,已经只是象征性的存在了。司马家族掌握大权后,并没有满足现状,而是开始谋划进一步的权力巩固。为了避免曹芳有所动作,司马家族决定更换皇帝,于是废掉了曹芳,立了新皇曹髦。
然而,曹髦并没有甘心屈服于司马家的权威,他甚至试图通过武力来夺回控制权。但这一计划被司马昭提前得知,经过一番布置,曹髦最终在抵抗中被杀害。此后,司马家族更加肆无忌惮,废掉皇帝之后,他们干脆选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曹奂继位,彻底将皇权从曹魏皇帝手中夺走。
曹奂继位后,仅仅六年,司马炎便趁机发动政变,直接篡位建立晋朝。尽管曹魏灭亡了,但曹奂并没有受到不公对待,他在禅位后被封为陈留王,并且这个爵位还可以世袭。事实上,曹家留下了一个定时炸弹——如果司马家能维持统治,曹家后代的存在便没有问题;如果司马家失败,这个炸弹便会爆发。
然而,晋朝的实际统治却比预想的更加混乱。随着司马家族的几代统治者越来越聪明,晋朝的皇帝却一个比一个荒谬,政局也因权力斗争而乱成一团。这种局面最终导致了晋朝的灭亡。在这一过程中,曹家后代的陈留王也趁机起义,试图推翻晋朝,虽然他们无法复辟曹魏,但看到司马家族的困境,也不禁心生快意。
可以说,晋朝的历史充满了复杂的权力斗争和深深的仇恨。虽然最终司马家夺得了政权,但他们的统治却从未安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