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智谋之战中,”草船借箭”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这个故事里,诸葛亮仅用二十条船、稻草人和一场大雾,从曹操那里"借"来了十万支箭。
但你有没有想过,曹操为什么不放火箭?如果真放了火箭,诸葛亮会不会栽个大跟头?其实诸葛亮早有后手!
“赤壁之战”前夕,江东水军紧锣密鼓地准备着迎战曹操的百万大军。这时候周瑜作为东吴水军统帅,心里却不太平静。
自从刘备的军师诸葛亮来到东吴,他那惊人的智谋和过人的才华让周瑜心生嫉妒。
尤其是在孙权的朝堂上,诸葛亮那番慷慨激昂的"舌战群儒",更是让周瑜感到威胁。
周瑜心里清楚,要想赢得”赤壁之战”,必须和刘备联手对抗曹操。
但他又不想让诸葛亮出风头,更不希望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周瑜想出了一个毒计——以军需紧缺为由,给诸葛亮出个”难题”。
一天,周瑜把诸葛亮叫到帐中,愁眉苦脸地说军中箭矢不足,问诸葛亮有何良策。
诸葛亮胸有成竹,直接承诺三天内造十万支箭。这正中周瑜下怀,立即命人草拟军令状,要求三天内不能完成任务就军法处置。
周瑜心想:就算诸葛亮有天大的本事,三天内造十万支箭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到时候不是斩了这个刘备派来的狂妄军师,也能狠狠打击一下他的名声,让他在东吴抬不起头来。
军令状立下后,大家都替诸葛亮捏了一把汗。尤其是鲁肃,作为孙刘联盟的主要推动者,他不希望看到诸葛亮有什么闪失。
可让鲁肃没想到的是,拿到军令状的诸葛亮竟然一点都不着急。
第一天,鲁肃去看望诸葛亮,发现他正在悠闲地看书。诸葛亮见鲁肃来了,笑着说不必担心,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第二天,鲁肃再次前去探访,诸葛亮竟然在呼呼大睡。被鲁肃叫醒后,诸葛亮依旧云淡风轻地表示问题不大。
这让鲁肃更加着急,心想这位刘备军师是不是把事情看得太简单了?十万支箭啊,不是十万根草绳,怎么可能三天就造出来?
而此时的周瑜,正偷着乐呢。他派人暗中观察诸葛亮的动静,得知这两天诸葛亮除了看书睡觉,什么准备工作都没做。
周瑜心里暗喜:这下诸葛亮可要栽了,看他明天怎么交差!
到了第三天深夜,诸葛亮终于有了行动。他让人准备了二十条船,船上摆满了稻草人,然后神秘地把鲁肃叫到船上,说要去借箭。
鲁肃一头雾水:借箭?向谁借?深更半夜的去哪借箭?
诸葛亮胸有成竹地说:"向曹操借!"
鲁肃听了差点晕过去,这不是自投罗网吗?但诸葛亮解释说,今晚有大雾,天气预报万无一失。果然,当船队出发时,江面上已是白茫茫一片,能见度极低。
诸葛亮让船只排成一字长蛇阵,缓缓向曹军水寨驶去。船上的士兵们紧张极了,生怕被曹军发现。但诸葛亮却很镇定,他让船上的士兵们敲锣打鼓,制造声响。
这一举动更是把鲁肃吓得不轻:"军师,这不是故意暴露我们的位置吗?"
诸葛亮笑而不答,只是让船只继续向曹军营地靠近。
在浓雾中,曹军的哨兵听到了敲锣打鼓的声音,立即报告给曹操。
曹操听说江面上有船只靠近,且敲锣打鼓如此嚣张,一时间也判断不出是什么情况。是孙刘联军的偷袭?还是诱敌之计?
由于视线不清,曹操决定先发制人,下令弓箭手向江面上的声源方向射箭。
顿时,成千上万支箭如雨点般向诸葛亮的船队射来。而诸葛亮早有准备,让船只不断变换方向,使得箭矢全部射在船上的稻草人身上。
这场"借箭"行动持续了大约两个小时,直到天快亮时,诸葛亮见船上的稻草人已经被箭矢插得像刺猬一样,这才下令撤退。
事后,很多人都好奇:曹操为什么不用火箭攻击诸葛亮的船队呢?如果用了火箭,不就能看清敌情,甚至一把火烧光这些小船了吗?
其实,曹操不用火箭有三个重要原因。
第一,当时是深夜突袭,敌情不明。曹军被突然惊动,根本来不及现场制作火箭。
我们要知道,古代的火箭不像普通箭那样随时可用,需要特殊制作,在箭头上裹上浸满油脂的布条,然后点燃后才能发射。在紧急情况下,曹军根本没时间做这些准备工作。
第二,火箭的成本相当高昂。火油在古代是战略物资,极为珍贵,不会轻易使用。曹操当时虽然兵多将广,但也不会为了对付几条小船就浪费宝贵的火油资源。
第三,面对突发情况,曹操需要立即反击压制敌军。
用普通箭矢可以快速形成箭雨,给敌人造成心理压力。而且在大雾天气下,火箭的光亮反而会暴露自己的位置,让敌人有针对性地反击。
这三个原因综合起来,让曹操在当时的情况下选择了常规箭矢而非火箭。这个选择,恰恰让诸葛亮的计谋得以成功。
等船队满载而归,鲁肃这才长舒一口气。他好奇地问诸葛亮:"军师真是神机妙算,但如果曹操用火箭攻击我们,那该怎么办?"
诸葛亮笑着解释了自己的“后手计划”:如果曹操真的放火箭,他就会立即命令船只掉头,让着火的战船直接冲向曹营。
这时候鲁肃才恍然大悟,原来诸葛亮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并且精心设计了应对方案。
而且他还特意让鲁肃同行,就是为了在关键时刻能够立即通知周瑜出兵,一举击溃曹军水师。
曹操的水上战船是用铁索连在一起的,这本是为了稳固阵型。
但这种连环结构也是一个致命弱点——一旦有船着火,火势很容易蔓延到整个船队。
如果诸葛亮的着火战船冲入曹营,很可能引起连锁反应,让曹操的整个水师覆没。
鲁肃听完后惊叹不已:"幸好曹操没有放火箭,否则他的处境会更糟糕!"
诸葛亮的这个后手计划可以说是"一石三鸟":不仅能够拿到箭矢完成任务,还能趁机重创曹军,同时也能让周瑜刮目相看,一举解决多个问题。
当鲁肃把这个消息告诉周瑜时,周瑜气得吐血。
他本想借这个难题整垮诸葛亮,没想到诸葛亮不仅轻松完成了任务,还准备了如此周密的后手计划。这让周瑜不得不承认诸葛亮的确是个难缠的对手。
而曹操得知自己被诸葛亮用这种方式"借"走了十万支箭后,也是气得吐血。
不仅损失了大量箭矢,还被对方如此戏弄,这对向来自负的曹操来说则是极大的羞辱!
“草船借箭”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智者不仅有惊人的计谋,还会为各种可能的情况做好准备!
诸葛亮在借箭计划中考虑周全,无论曹操用不用火箭,他都有应对之策。
这种未雨绸缪的思维方式,才是他能在乱世中屡建奇功的关键所在。
而曹操和周瑜虽然也是一代枭雄,却在与诸葛亮的博弈中输了一招,不得不心服口服!
资料来源:《三国演义》,《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