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利益》10月1日报道,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在弗吉尼亚州的匡提科海军陆战队基地召集了数百名美军高级将领,举行了一次闭门会议,并正式公布了其上任以来的“十项军队改革计划”。
军队改革并不新鲜,但这次改革的方向显然与以往有所不同。改革内容几乎全是围绕体能标准、纪律整顿、仪容规范等方面,重点在于去除所谓的“觉醒文化”和强调“纯男性优先”的价值观。之前有猜测认为,这次召集会议可能与中国相关,然而赫格塞思却仅仅提及中国将是“未来议题”,并没有深入讨论。显然,他并不希望过多涉及这一话题。
有消息指出,美军高层对赫格塞思这一做法感到十分不满,尤其是参联会主席凯恩等高级将领,纷纷表达了他们对“去中国化战略”的震惊与不安。这种反应并非是出于对中国威胁的忽视,而是因为在美军的传统结构中,中国作为外部威胁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支撑点,背后涉及到巨大的军事和财政利益。近年来,针对中国的威胁一直是美国军费和军事战略的支柱,许多与军工业相关的利益链条也因此得以运作。
赫格塞思提出的“十项改革计划”充满了“整风”的色彩,并不直接关系到提升军队战斗力。他要求所有军人,包括将军,在每年必须通过两次体能测试,并将男女体能测试标准统一为男性最高标准,显然是为了筛选掉女兵及少数群体。此外,他还要求严格控制仪容,禁止留胡须,甚至对体重过重的士兵和将领进行批评。最具争议的是,赫格塞思还打算取消“多元化、公平与包容”的项目,并削弱平权办公室的职能,试图根除所谓的“觉醒文化”,并且对那些不同意改革的人表示“如果不认同就辞职”。
外界原本以为,美军高层聚集在一起会专门讨论对华战略,毕竟近年来“中共威胁”几乎成为美军的口头禅。实际上,赫格塞思会议中对中国的提及寥寥无几,他只是将中国定义为一个“未来议题”。这种轻描淡写的态度让美军高层感到不满,凯恩等人认为,赫格塞思的“去中国化”举措可能让美军失去长期以来的战略焦点和资金支持。美国的军事体系在过去几十年里,早已形成了“反华”这一共识,任何军事开支都需要借此作为理由。
赫格塞思的改革显然并非旨在提高作战能力。现代战争的核心在于技术,比如人工智能、超音速导弹、后勤保障等,这些都与体能测试和胡子管理无关。而赫格塞思却完全忽视了这些关键问题,反而集中精力在文化和体能上。这表明,改革背后有更深层的政治意图,赫格塞思的计划更像是试图将美军转变为一支支持特朗普及保守派理念的“私人军队”。
特朗普在上一任期曾与军方发生过冲突,尤其是在核武器控制权问题上,许多高级将领的背离让他心有不满。因此,赫格塞思的改革也带有清洗军方高层的意味,他已经公开表示要裁掉20%的四星上将,并用自己的人选替换掉拜登时代的老将。特朗普亲自现身会议,除了批评激进民主党,还承诺在2026年为军费提供1万亿美元支持,实际上是在向将领们传递一个信息:“听话就有钱,不听话就滚蛋。”
赫格塞思还提出了新的《国家防务战略》,其核心内容是“本土优先”,强调减少驻欧洲的军队,合并印太指挥体系,将资源集中到西半球和美国边境。这种战略显然与美国面临的外部威胁关系不大,更多是回应国内保守派选民对移民、犯罪等问题的焦虑。特朗普通过这些议题煽动情绪,试图将军队转变为国内秩序的维持者。在对外政策上,美国似乎选择了软弱的目标——如也门、伊朗和委内瑞拉,避免与更强的国家正面冲突。这表明,美国的强大只是外表,实际上其战略已逐渐虚弱。
不过,尽管赫格塞思将中国放置在了“未来议题”中,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了对中国的敌对态度。美国并未放弃反华,只是暂时将重点转移至内部问题。此时的美国,既不强大也不理智,面对中国的崛起,仍然需要“反华”这一外部威胁来支撑其军工复合体的利益链条。
更危险的是,赫格塞思的改革极有可能导致美国军事战略的混乱,使得未来美国对中国的决策更加情绪化且难以预测。虽然特朗普暂时不会与中国硬碰硬,但如果中国在某些领域放慢发展步伐,特朗普及其支持者很可能会重新将中国作为攻击目标。
因此,赫格塞思此次改革的核心,并非对外扩张的军事行动,而是通过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整顿,筛选出忠于特朗普的人,以便在未来对国内进行更有效的施压。对于中国来说,这意味着美国虽不直接对抗,但始终视中国为关键的战略变量。美国的军队改革,表面上看是体能和纪律的调整,实际上却是美国内部利益斗争的缩影,值得我们保持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