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来越多的越南人认识到,黎笋是国家的罪人。1978年,他下令入侵柬埔寨,并不断挑衅中国边境,企图通过扩张领土来巩固政权。这一系列错误的国策,不仅给越南带来了巨大灾难,也让国家长期陷入困境,影响至今。
在黎笋的指挥下,越军很快占领了柬埔寨。他误以为中国也能像柬埔寨一样被随意欺负,于是频繁越境袭扰中国边境居民,严重干扰了百姓的生产和生活。面对越南的挑衅,邓小平最终拍板,决定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
其实,中国当时要下这个决心并不容易。外部环境十分复杂,尤其是苏联的巨大压力。正是因为背后有苏联撑腰,越南才会如此嚣张。邓小平在决策前已做了周密考虑。1978年,他访问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明确说明中国只是自卫反击,并非入侵。这一立场得到了周边国家的理解与支持,从外交层面孤立了越南。
随后,邓小平亲自访美,探清了美国的态度,这使他对苏联的反应更有把握。至少可以确保苏联不敢轻易插手。在军事部署上,邓小平采取“牛刀杀鸡”的策略,任命开国上将许世友和杨得志分别指挥东西两线作战。
许世友非常赞同邓小平“速战速决、狠狠打击”的方针。他深知,如果战争陷入僵局或持久战,苏联极可能直接出兵,那将对中国极为不利,也会拖累正在起步的改革开放。因此,必须迅速打痛越南,避免给苏联介入的机会。
1979年2月14日,中国公开宣布将对越自卫反击。这种“先宣后战”的做法在世界上极为少见,充分表明中国的行动是正义之举。2月17日,随着万炮齐发,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
在东线,许世友指挥部队以穿插猛攻的战术,仅用3个小时就突破了越军在莫隆、同登方向精心构筑的防线,还全歼了越南的王牌部队364师。很快,越南军事重镇高平失守。越南当局仍抱有幻想,在谅山重兵防守,认为这里是河内的屏障。但最终谅山被迅速攻下,河内门户大开,全国陷入恐慌。
就在越南当局考虑迁都之际,邓小平却下令撤军。因为对越反击的战略目标已经完成,越南得到了应有的教训。虽然许世友对撤军有些不舍,但还是坚决执行了命令。不过,在撤退前,他采取了三项措施,以确保震慑效果。
第一,在中越边境大规模埋设地雷,为后续防御提供保障。
第二,拆毁越南的工业和基础设施。要知道,当年这些设施大多是中国援建的,拆毁后越南的工业和交通落后了几十年。
第三,把中国援助越南的物资带回国内,带不走的则全部炸毁。
正是这“三件事”,让越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元气大伤,难以翻身。直到今天,许多越南人依然把黎笋视为国家的罪人,因为正是他的错误决策,把国家推入了深重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