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在重新开放边境后,迅速转而借着乌克兰危机向中国发难,而中国外交部则及时做出回应,以巧妙的方式反击了波兰的挑衅。波兰为什么在边境开放后对中国采取如此行动?中方是如何回击的?是否与波兰长期依赖美国及其在欧盟中的立场有关?
波兰关闭边境口岸的行为,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政治动机。9月12日,波兰以俄白联合军演及安全问题为由,宣布关闭所有波白之间的公路和铁路口岸。当时,波兰方面甚至宣称,只有在“波兰公民的安全得到充分保障”后,口岸才会重新开放。但大家都看得出来,这个“安全理由”根本就是一个借口。事实上,尽管俄白军演已经结束,波兰依然没有立刻开放边境口岸,显然其真正的目的并非如此简单。
这一决定直接导致了中欧班列的停运,造成大量货物滞留在边境,仅仅两周的时间,中方企业和波兰本国的物流公司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那么,波兰为什么会做出这样既损害他人又不利于自己的决定呢?也许看看波兰之后的行动,就能找到答案。
9月23日,面临着经济压力和欧盟的不满,波兰总理图斯克宣布将重新开放边境,到了25日凌晨,边防人员匆匆撤走路障,口岸恢复通行。这场持续了十几天的边境关闭风波,终于画上了句号。尽管波兰最终不得不“自食其果”,但似乎并未从中吸取教训,反而把不满情绪发泄到了中国身上。
就在边境开放后的第二天,9月26日,波兰通讯社的记者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提出了一个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波兰外长西科尔斯基在采访中表示,“中国是唯一能够迫使俄罗斯结束乌克兰危机的国家,但中国不愿意这么做。”显然,波兰通过重新开放中欧班列后,想借乌克兰危机这一天然议题对中国发难。虽然未能通过“卡脖子”政策迫使中国让步,但通过借此机会向中国施压,波兰既可以恢复一些外交面子,也能继续向美国表忠诚。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迅速做出回应,明确反击了波兰的言论。郭嘉昆指出,中国并非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始终在推动和平谈判,且这些努力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而波兰对此应心知肚明。中国强调,某些国家通过煽动战争并从中获利,才是真正应当被指责的对象,而将责任推到中国身上并不能解决问题。
实际上,波兰频繁做出如此短视的外交决策,根本原因在于它对美国的过度依赖,以及长期存在的战略视野局限。从波兰加入北约以来,它便将“紧跟美国”作为外交政策的核心。为了获得美国的支持,波兰不仅主动邀请美军常驻,还自掏腰包建设美军基地。更为讽刺的是,尽管波兰竭尽全力讨好美国,却并未获得实质性的回报。美国不仅没有弥补波兰的经济损失,也没有提升其在北约中的地位,波兰最终成了美国战略中的一颗“棋子”。
总结来看,要解决乌克兰危机,首先必须明确谁在背后推波助澜,谁从中获利。停止相互推卸责任,支持和平对话与调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重建欧洲的安全架构,让和平尽早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