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的一个深夜,宋太宗的两位亲信,柴禹锡和杨守一,秘密应召进入皇宫,向皇帝报告了一项重要事件。他们的会谈持续至深夜三更,直到才悄悄告辞离开。几天后,三月初,宋太宗在京城开封西郊的金明池开始竣工,湖中心的水心殿也同时完工。皇帝决定在三月十日亲临金明池,检阅大宋的水军。
然而,三月初八,太宗突然宣布取消原定的水军检阅,并声称柴禹锡和杨守一举报开封尹赵廷美企图在金明池发动政变,图谋刺杀皇帝,取而代之。虽然宋太宗并未进行深入调查,便直接下令罢免赵廷美的职务,并将他贬为西京留守。同时,柴禹锡和杨守一因告发有功,受到了赏赐和升职。
但这件事并未就此结束。宰相赵普看到赵廷美失势,便趁机揭发赵廷美与另一位宰相卢多逊勾结,图谋诅咒皇帝。宋太宗听后,又未经过充分调查,便迅速下令将赵廷美软禁,并免去卢多逊的职务,将他流放至崖州,不允许返回京城。
三个月后,新任的开封府知府李符向宋太宗上报,称赵廷美在软禁期间依旧心怀不满,经常发泄对皇帝的不满。愤怒的宋太宗决定再次下令,将赵廷美降职为涪陵县公,并将他安置在房州,由新的房州知州进行监管。
然而,赵廷美由于长期精神紧张和心情抑郁,终于在太平兴国九年(984年)正月去世。病死的赵廷美,实际上是在皇帝的权力斗争中被迫害致死。宋太宗为了确保自己儿子的皇位,消除了所有可能的威胁,包括亲弟赵廷美、侄子德昭和德芳等人。正当宋太宗因清除这些“障碍”而暗自得意时,他的大儿子赵元佐却愤怒地质问父亲,指责他为了权力而残忍对待亲情。
有一天,赵元佐带着满腔愤怒,直面父亲宋太宗,质问道:“父亲,四叔到底犯了什么错,您为何要将他置于死地?”宋太宗听后,愤怒地大吼:“你这个孽子,你根本不懂我的苦心!这一切都是为了你!你怎么就不明白父亲的用心呢?”赵元佐愤怒地回应:“为了储君的位置,竟然不顾亲情、道德和人性,这样的王位,我不要了!”说完,他愤然离去。
赵元佐回到府中后,越想越气,心中无法平静。长期的愤怒与失望让他患上了失眠症,整夜难以入睡。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元佐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差,最终变得彻底疯癫。常常语无伦次、暴力发作,对人怒骂不停,口中重复着“伪君子,伪君子”的话语。
宋太宗得知大儿子赵元佐已经精神失常后,既气愤又懊悔,但更感到无法容忍。愤怒的他下令将赵元佐废为庶人,并将他软禁在家。从此,赵元佐的命运彻底改变,成为一名失去一切的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