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2年,忽必烈和兀良哈台率领蒙古大军南下,攻入大理。两年后,大理国战败投降,云南正式纳入蒙古的版图。元朝建立后,在这里设置了云南行省。虽然这一段历史在许多教科书上只是轻描淡写,甚至被忽略,但实际上,它的影响深远,改变了整个西南地区的格局。
早期的云南与中原关系
元朝并不是第一个把云南纳入统治的中原王朝。早在汉代,汉武帝就在澜沧江以东设立了益州等郡,将云南东部纳入中央政权的范围。到了东汉时期,又在怒江一带设立永昌郡,势力进一步伸入滇西。然而,魏晋南北朝之后,中原对云南的控制逐渐衰弱,云南逐步走向独立,白族等民族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
南诏与大理的传承
738年,南诏国建立,唐玄宗承认其存在,并封其国王皮逻阁为“云南王”。此后,南诏不断壮大,控制了整个云南地区,与唐朝以大渡河为界,成为西南一方大国。902年南诏灭亡后,云南又经历了几个短命的政权,直到937年,大理国建立,延续了南诏的政治传统。
从南诏到大理,云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王朝传承体系,延续五百多年。这使得云南逐渐形成了独立的民族认同。如果没有强大的外力打破这种传承,云南极有可能像越南一样,走向独立,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东南亚国家。
越南的对比
看看越南的经历就很清楚了。汉唐时期,越南(交趾)长期隶属于中原,受到中华文化深刻影响。但自939年吴权脱离南汉政权起,越南逐渐走向独立。到了宋代,丁部领建立丁朝,国内已开始使用“大瞿越”的国号,民族意识悄然觉醒。此后,越南不断建立自己的王朝体系,形成独立传统。虽然明朝曾短暂收复交趾,但越南的民族认同已经牢固,最终还是走上了独立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越南甚至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字喃”,大理国也在独立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僰文”。这些文字都是仿照汉字的结构而来,和契丹文、女真文、西夏文类似,体现了地方民族在文化上的自觉与独立倾向。
宋朝的态度
相比之下,中原王朝对云南并不热衷。北宋初年,赵匡胤就曾指着地图上的大渡河说:“此外非吾所有也”,立下不准越界的规矩,这就是“宋挥玉斧”的典故。对宋朝来说,云南之地“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有虚名,反而会耗费中原的力量。因此,若非蒙古征服大理,后来的中原王朝恐怕依旧不会主动染指云南。
元朝征服的重要性
蒙古灭大理的意义就在于,它终结了云南长达数百年的王朝传承,把云南正式纳入中原的统治体系之中。元朝设置云南行省,为明清进一步治理奠定了基础。明朝之所以出兵云南,是因为当时这里有30万蒙古军驻扎,对四川、贵州、广西形成威胁,而不是为了消灭一个普通的独立政权。假如大理国还在,朱元璋很可能会像对待朝鲜、越南一样,将其视为“不征之国”,避免无谓的消耗。
结语
因此,蒙古征服大理不仅是一次军事胜利,更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决策。它打破了云南的独立发展格局,让这一地区彻底融入中原王朝的体系。明清两代虽然在此进行了“改土归流”和西南开发,但真正开创格局的,是元朝。可以说,没有元朝的征服,就不会有后来的西南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