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打进南京时,朱允炆有两个儿子,他是如何对待侄孙的
创始人
2024-11-02 00:40:42
0

原标题:朱棣打进南京时,朱允炆有两个儿子,他是如何对待侄孙的

在皇权至上的年代,权力往往比亲情更重要。不少人为了夺权,不惜牺牲自己的亲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不仅杀掉了两个亲兄弟,甚至连他们的后代都没有放过。

在明朝,也有一次著名的夺位之争,那就是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只不过这次的战争,由亲兄弟变成了叔侄。为了皇权,李世民连亲兄弟都可以杀,更何况是朱棣对待侄儿朱允炆。

众所周知,朱棣打进南京城时,宫中燃起熊熊大火,建文帝朱允炆在这场大火中失踪,也有说法是烧死了。当时朱允炆有两个儿子,那么朱棣是如何对待侄孙的呢?

朱允炆的两个儿子,都是马皇后所生,长子名为朱文奎,次子名为朱文圭。朱允炆登基后,就封了长子朱文奎为太子,而朱文圭则是建文三年才出生。因此,当朱棣打进南京城的时候,朱文奎七岁,朱文圭年仅两岁。

朱棣还没来得及进宫,大火就已经燃起来了,等他进去后,只看见几具烧焦的尸体。太监禀告说这是建文帝、马皇后以及太子朱文奎的尸体。之后朱棣便对外宣布,称建文帝已于大火中丧生。

后世一直有说法,认为建文帝没有在大火中丧生,而是找了一具尸体代替他。但是没有说法表示,皇后及太子的尸首也是代替的。因此可以确定,至少马皇后和朱文奎是烧死了的。

毕竟女人和小孩的尸首,都比较好辨认。那么有人会说了,既然建文帝可以找人替代,为何皇后和太子不可以呢?的确,皇后可以找身形相似的宫女来替代,但是宫中要想找个小孩替代太子,是不容易的。

首先皇子当中,除了朱文奎,就只有朱文圭,但是朱文圭才两岁,无法替代哥哥,再说朱允炆没理由让小儿子替大儿子死。其次宫中不会有其他男孩居住,当然会有小太监,但是太监的身份很容易辨认。

因此马皇后和太子,应该是丧生于大火中了,那么朱允炆为什么不顾妻儿,选择自己逃走呢?我认为,朱允炆很可能根本没逃走,其中一具尸体,很可能就是他本人,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知道,朱棣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的,也就是说,他要替皇帝清除身边的“奸臣”。但是只要这些“奸臣”除掉了,他便可以功成身退,不然的话,就容易背上“图谋不轨”的罪名。

而朱棣的目标很明显,就是要坐上那张龙椅,因此他不能让自己进宫后,还看到活生生的建文帝。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建文帝消失。这个“消失”,并不是让他失踪,因为那样始终不保险,所以最好是让他死掉。

当时的局面对朱棣是很有利的,谷王和李景隆都已经倒戈,他进城已是迟早的事,所以要想派人进宫放一把火,那是轻而易举的事。皇帝死后,众人必定拥立太子,因此不仅朱允炆要“自焚”,朱文奎也要一起死。

那么朱棣为何没连朱文圭一块烧死呢?很可能当时没找到朱文圭,但是时间紧迫,就只有先解决朱允炆和朱文奎了。毕竟朱文圭才两岁,就目前来说不算什么威胁。

但是对于朱棣来说,也不能让朱文圭健康成长,一旦他将来懂事,或是被人利用,很可能就会对自己不利。于是朱棣后来就将其贬为庶人,然后囚禁起来,后世便称他为“建庶人”。

就这样,朱文圭从两岁起被囚禁,一直到五十七岁。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后,对他产生了怜悯之心,于是将他与“吴庶人”一同释放,并为其修建房屋,让他娶妻生子。

然而由于从小被关押,朱文圭根本没有读书的机会,所以他被放出来的时候,连牛和马都分不清。出来后好日子没过几年,朱文圭就去世了。

(参考文献《明史》《明实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夏... 夏朝在历史上是个有很多争议的朝代,至今一些国内外学者认为夏朝在历史上并不存在,他们认为司马迁为了写《...
原创 能... 僧王僧格林沁,他是道光皇帝的外甥,也是一位功勋卓著的将领。在晚清的时候,流传着一种说法,南有曾帅(曾...
原创 军... 字数:2039字建议阅读时间:7分钟 文案/史忆铭心 插画/史忆铭心 不断扩张后,拜占庭成功复兴罗马...
原创 基... #头号有新人# 约瑟夫·拉辛格,教皇本笃十六世,于2022年12月31日(周六)去世,享年95岁。他...
原创 他... 从唐末就渐渐独立于中华的越南,后来只在明初曾经回归过中国二十年。 提到这段历史,我们不得不提到这么一...
离经叛道:胶莱运河与元明两朝的... 通常印象中,古代吏制国家的漕运网络,完全是与海洋贸易完全相抵触的反面系统。前者依托内陆运河工程,建立...
原创 晋... 姬重耳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从苦难中磨练出来的领导人。晋国是周王室北疆的重要护卫者,封疆在今山西...
原创 庞... 提起哲学,可能大家会脱口而出苏格拉底、柏拉图等等。而在中国古代,老子、孔子、鬼谷子等先哲同样是世界著...
原创 张... 公元前314年,张仪出使楚国回来后,神采飞扬地向秦惠王汇报:楚国同意结盟。没想到刚一说完,秦王就勃然...
原创 元... 文|南破青丝蛊 编辑|南破青丝蛊 前言 唐代至宋、元、明三朝,上至京都,下至州郡县,皆有供奉孔子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