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在母亲杨氏的精心安排下,年仅十四岁的武则天因容貌出众,又是已故开国功臣武士彟的女儿,被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宫中。
这一切本是杨氏的用心筹划,可真正到来时,她仍不免心疼女儿。然而,心怀壮志的武则天却安慰母亲说:“能见天子未必不是福气,何必悲伤呢?”这句话展现了她超越年龄的胸怀和野心。
武则天初入宫时,对未来充满期待,渴望在后宫闯出一番天地。然而现实残酷,她在李世民的后宫里整整默默无闻了十二年。她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耐心等待时机。在李世民病重时,她与太子李治暗中来往。等到李世民去世后,武则天又被接入李治的后宫,从此展开她波澜壮阔的人生篇章。最终,她不仅成为皇后,还在“二圣临朝”的局面下执掌朝政,前朝后宫皆得心应手。
细心对比武则天在李世民和李治身边的经历,会发现一个显著差异——生育问题。
在李世民宫中十二年,她没有生下一儿一女;但在李治身边,却先后育有六个孩子,其中甚至三年内连生三胎。这说明她本身并不存在生育问题。李世民也并非不具生育能力,他有三十五个子女,生育力极强。那为何两人在一起却无子嗣呢?
答案在于“冷落”。武则天在李世民身边并不受宠。史书几乎未提及她的后宫生活,仅有的记载还是她后来回忆的“狮子骢事件”。当时,李世民得到一匹难以驯服的骏马,武则天主动请缨,说需要铁鞭、铁棍和匕首,先抽打,再击头,最后必要时割喉。李世民虽然称赞她的胆识,却可能因此更加疏远了她。毕竟,李世民经历过血与火的战争与政变,他希望后宫有温婉体贴的良伴,而不是同样锋芒毕露、心怀野心的人。相比之下,温顺聪慧的徐惠更得宠爱,位分不断上升,而武则天始终停留在正五品的“才人”,十二年未曾晋升。可以推测,李世民对她几乎没有宠幸,即便偶尔宠幸,也寥寥无几,自然无从谈及子嗣。
此外,从时间上看,李世民在634年前后已有三十五个子女,但在此之后孩子明显减少。到武则天入宫时,他虽未到四十岁,却因长期征战、政变、治国而透支了身体,甚至可能已丧失了生育能力。最终,他在649年病逝,年仅五十二岁。由此推测,武则天未能为他生育,很可能与李世民的身体状况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无所出”反倒成了武则天的转机。正因为她在李世民后宫中无人问津,她才能在李治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李世民去世后,她被送入感业寺为尼,却依旧与李治保持联系,最终再次入宫。起初她毫无名分,但因王皇后需要她来对抗宠妃萧淑妃,武则天得以立足。结果“请神容易送神难”,她不仅帮助王皇后扳倒对手,反而一步步取代了王皇后。
652年,她生下长子李弘,由此彻底点燃了新的野心。之后她连续生下多个子女,甚至在宫斗最激烈时做到“三年三胎”。尤其654年安定思公主夭折,王皇后被怀疑谋害,引起李治的强烈不满,最终导致王皇后被废,而武则天顺利登上皇后之位。
此后,她又接连诞下李贤、李显、李旦和太平公主。生育不仅巩固了她在后宫的地位,也成为她宫斗的重要筹码。可以说,子嗣与权力相辅相成,帮助她走上了人生巅峰。
回望这一切,武则天在李世民身边十二年冷落无声,表面上似乎是人生的巨大挫折,但正是这段经历,成就了她后来与李治的相遇和深厚感情。她由此抓住机会,逐步走向权力中心,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换句话说,李世民的冷落,反而造就了日后那位叱咤风云的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