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每次读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我心里总会冒出一个疑问:这些身怀绝世武功的高手,为何从来不去暗杀敌国的君主?
像《射雕英雄传》里,北丐洪七公说自己能在皇帝御膳房里偷东西,守卫形同虚设;郭靖、欧阳锋夜闯皇宫,也几乎没人能拦住他们。既然如此,为什么他们不趁机干掉昏君呢?
在《倚天屠龙记》里有一幕,张无忌等人看到元朝皇帝出巡。金庸先生特别交代,那时的皇帝是个昏庸无能之人,若杀了他,反而可能换来一个更精明能干的统治者,这对“驱逐胡虏”的大业反倒不利。因此,他们选择了放过。
那问题来了:忽必烈在历史上可是能文能武的一代雄主,为何杨过不曾想过去刺杀他?
当年郭靖就差点得手。郭靖当时以降龙十八掌直取忽必烈性命,眼看就要成功,却被金轮法王横插一手,打乱了计划,才让忽必烈捡回一条命。说白了,若没有金轮法王、尹克西等人在侧,郭靖并非没有机会。
再看《神雕侠侣》结尾,杨过以一块飞石击毙了蒙古大汗蒙哥,逼得忽必烈火速回去争夺皇位,襄阳因此多守了十几年。那时金轮法王已死,尹克西、尼摩星等人也不在忽必烈身边,就算他们在,武功也远不及杨过。按理说,杨过完全可以再来一次偷袭,岂不是能让襄阳永保平安?
事实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郭靖曾评价大小武行刺失败,说他们“学艺未成,不自量力”,结果只是让忽必烈更加警觉,后人行刺就更难了。这话点明了问题:武林人士确实考虑过刺杀蒙古统治者,但往往无法成功。不是他们没有胆量,而是因为忽必烈手下真正的力量,并不在几个武林高手,而在大批训练有素的士兵!
郭靖能靠近忽必烈,是因为受邀进入营帐。如果没有这个契机,想闯入重兵把守的营地几乎不可能。黄蓉、黄药师、一灯大师等人曾联手夜闯蒙古军营,他们的轻功已算绝顶,但营盘层层叠叠,刚潜入一半,就被小兵巡逻发现。结果是,陆无双被刺伤,周伯通中箭数次,连几位顶尖高手都落得狼狈不堪,何谈刺杀大汗?
再看杨过。他虽武功盖世,却在查探郭襄下落时,亲眼见识过蒙古营盘的森严:夜间戒备森密,长枪大戟如林,营地仿佛铜墙铁壁。杨过心知“好汉难敌人多”,于是也不敢轻举妄动。
这正是金庸笔下的铁律——“再强的高手,也敌不过千军万马”。忽必烈的真正底气,来自那支强悍无匹的军队。有他们在,任何武林高手都无法轻易得手。
换句话说,杨过再强,也终究敌不过历史的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