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朝自建立到灭亡,不过短短数十年。秦始皇横扫六国,开创了大一统局面,确立了皇帝制度,并统一了度量衡,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他的功绩无比辉煌,但王朝却在第二代便急速走向衰亡。
秦二世胡亥以不正当的方式继位,性格暴躁、能力不足,既无远见,又残忍猜忌。他为了巩固皇位,残杀手足,甚至不放过女性,最终让好不容易统一的江山分崩离析。秦朝的短命令人扼腕叹息。
事实上,秦朝并非只经历了两代,还有一位短暂的秦三世——子婴。他仅在位四十六天,随后秦朝彻底覆灭。关于子婴的身份,历来众说纷纭。
一种观点认为,他是秦始皇的孙子。这种说法流传最广,东汉时就已有记载,甚至《辞海》《辞源》也采纳了。但从史料推算,他的年龄与始皇的长子扶苏相近,根本不可能是其子嗣,更不可能在二世屠杀兄弟时幸存,因此此说难以成立。
另一种观点认为,他是秦始皇的弟弟。但史书记载,始皇仅有的三位弟弟早已在他统一天下前死亡,其中两人甚至在婴儿时期就被处死,唯一的成蟜也因叛乱被亲手处决,因此此说同样站不住脚。
还有人认为,子婴是始皇的儿子,即秦二世的兄长。但胡亥在夺位后屠杀所有兄弟,怎会留下一个正统威胁?况且当时的权臣赵高、李斯也绝不会同意,所以可信度极低。
最合理的一种解释,是子婴是秦始皇弟弟的后代,也就是侄子。史书中“乃召始皇弟子婴”的一句话,既可解释为“召来始皇的弟弟”,也可理解为“召来弟弟的孩子”。考虑到始皇的弟弟中,只有成蟜可能留下后人,而子婴的出生年代也与此相符,因此很可能是成蟜的儿子。
如果这一说法成立,子婴就是胡亥的叔叔。他既没有与胡亥争夺皇位的威胁,又因辈分较高,能在胡亥残暴杀戮时幸存下来。史料记载,他甚至曾劝阻二世不要屠杀手足,这说明他有一定的地位和资格,但因无直接竞争关系而得以保全。
综上所述,子婴最可能的身份是秦始皇弟弟的儿子,即始皇的侄子。尽管他仅在位四十六天,史书对其着墨甚少,但围绕他身世的谜团,一直是后人研究和猜测的焦点。
秦朝的兴亡告诉我们,制度的建立固然重要,但统治者的德行与治国能力更是决定王朝命运的关键。二世的残暴无道,使大秦江山转瞬即逝,而三世子婴的短暂登场,更像是历史的一抹注脚。
参考资料:
《史记》
《六国年表》
《辞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