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军阀孙殿英的盗宝往事:清东陵的两次浩劫
在民国军阀混战的年代,孙殿英是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他最为人熟知的事迹,莫过于震惊中外的东陵盗宝事件。1928年,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军长的孙殿英,因军饷短缺而打起了盗掘皇陵的主意。
当时,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为名,率部封锁了清东陵。在短短数日内,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东陵被洗劫一空。据记载,盗墓部队用炸药炸开地宫大门,将陪葬珍宝尽数掠走。这些稀世珍宝后来被低价变卖,许多珍贵文物因此流落海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大损失。
鲜为人知的是,清东陵在历史上其实遭遇过两次大规模盗掘。第一次是孙殿英所为,而第二次则发生在抗战胜利后的特殊时期。
孙殿英的发迹颇具戏剧性。在直奉战争后,原本属于直鲁联军的孙殿英被蒋介石收编。当时民国军队鱼龙混杂,许多收编的土匪武装纪律涣散。其中有个叫马福田的土匪头目,在被奉军收编后不堪约束,带着部下逃窜至马兰峪一带,意图盗掘东陵。奉命剿匪的孙殿英得知此事后,竟也起了贪念。
东陵盗宝案发后,举国哗然。社会各界纷纷要求严惩孙殿英。然而他通过贿赂国民政府高层,不仅逃脱了惩罚,反而步步高升。这次事件给后世埋下了隐患,让更多人知道了东陵藏有大量珍宝。
在河北唐山的一个偏僻山村,有个以弹棉花为生的怪人。此人独来独往,从不与人交往,却经常神秘消失数日。更奇怪的是,他家中堆满了各种铁板废料。这个看似普通的棉花匠,实则是前土匪王绍义。他曾在马福田手下效力,参与过孙殿英的盗墓行动。
王绍义深谙盗墓之道。在潜伏的十年间,他白天弹棉花掩人耳目,晚上则暗中踩点。那些铁板正是他制作墓室钥匙的材料。通过收买守陵人,他获得了大量墓室锁具的拓印,精心仿制了通用钥匙。
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的权力真空期,王绍义认为时机成熟。他勾结土匪张尽忠,对东陵展开了第二次洗劫。这次盗掘规模远超孙殿英时期,14座陵寝、近160座墓室无一幸免。盗墓活动持续了整整三个月,大量文物被低价变卖。虽然案发后大部分赃物被追回,但已有不少珍贵文物流失海外,成为永远的遗憾。
这两次盗掘给清东陵带来了毁灭性打击。如今当我们漫步东陵,那些残缺的陵墓仍在无声诉说着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这些事件不仅是对文物的破坏,更是对历史记忆的亵渎,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