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岗位走出的传奇劳模——李素文的人生故事】
在激情燃烧的六七十年代,沈阳南塔菜市场里有个总带着温暖笑容的女售货员,她的名字通过广播报纸传遍大江南北。这位从三尺柜台走进人民大会堂的普通劳动者,就是曾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的全国劳模李素文。她的人生轨迹,犹如一部浓缩的时代史诗。
1964年寒冬的北京人民大会堂里,正举行着毛主席71岁寿辰的特别聚会。当周总理向主席介绍用您的思想指导卖菜的沈阳售货员时,穿着朴素蓝布工装的李素文紧张得手心冒汗。主席那双宽厚温暖的大手握住她时,那句谢谢你呀的湘音问候,成为她珍藏一生的温暖记忆。这个瞬间,定格了中国普通劳动者最荣耀的剪影。
时间倒退回1956年,新婚不久的李素文为结束两地分居,调入沈阳南塔商店。在充斥着白菜泥土气息的菜摊前,她创造了独特的服务经:当顾客询问芥菜怎么腌才脆时,她下班就跑去国营食堂拜师;见到老人买菜不便,她就记下地址送菜上门。柜台玻璃下压着的时令菜谱和营养搭配表,都是她熬夜整理的便民宝典。
1964年那个飞雪的十二月,第三届全国人代会上的《为革命卖菜》发言让全国记住了这个声音清亮的女售货员。站在讲台上的她,眼前浮现的是菜场里大娘们亲切的笑脸。荣誉接踵而至时,这位住进北京小楼的劳模却总惦记着沈阳家里的煤炉是否熄火——每月62元工资要精打细算,丈夫寄来的50元汇款单总让她既温暖又愧疚。
时代的浪潮中,这位曾站在天安门城楼观礼的劳模也经历过人生低谷。1978年回到沈阳后,在糖果厂车间里,她包糖的笨拙动作常惹来年轻工友善意的笑声。但清晨五点的练习灯光下,那双布满老茧的手终于让糖纸翻飞如蝶。六年后,当李素文的名字出现在副厂长任命书上时,车间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新世纪的门槛前,退休的李素文开启了人生新篇章。为推广一款康复床垫,65岁的她骑着自行车穿梭在沈阳的大街小巷。当劳模专卖店的招牌在太原街亮起时,街坊们又见到了那个熟悉的热情笑容。2006年劳动公园的浮雕墙上,她的形象永远定格在为群众称菜的最美姿态。
2022年春日的晨光中,89岁的老人安详离去。她的人生就像她最爱的白菜——平凡却滋养人心,历经风霜更显清甜。从菜摊到人民大会堂,再从高峰到平凡岗位,李素文用一生诠释了劳动最光荣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