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之死:一场精心设计的宫廷政变 在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的一个清晨,汉献帝刘协刚刚病愈,便在未央宫召集群臣议事。权倾朝野的太师董卓接到诏令后,在义子吕布的护卫下,率领亲信前往皇宫。然而,他万万没想到,一场致命的陷阱正等待着他。 当董卓的车驾行至北掖门外时,骑都尉李肃突然高喊一声,手持长戟直刺董卓!董卓仓促间以手臂格挡,鲜血瞬间染红衣袖。他惊怒交加,厉声喝道:“吕布何在?!” 然而,回应他的却是吕布冰冷的声音:“奉天子之命,诛杀逆贼董卓!”话音未落,吕布已从怀中掏出诏书,高声宣读。董卓这才明白,自己最信任的义子竟已背叛了他。他强忍剧痛,破口大骂:“吕布!你这忘恩负义的狗奴才!” 吕布不为所动,与李肃等人一拥而上,将董卓乱戟刺死。董卓的心腹田景和几名仆从见状,奋不顾身地扑向董卓的尸体,试图保护主人的遗体。然而,吕布毫不留情,挥刀将二人斩杀,以此震慑董卓的余党。
据《后汉书》记载,董卓死后,司徒王允立即派老将皇甫嵩率军攻入董卓的老巢郿坞,将其亲族和党羽尽数诛灭,彻底铲除了董卓的势力。 李儒:董卓的智囊为何失算? 在这场政变中,最令人疑惑的是,董卓的首席谋士李儒为何未能识破王允的离间计?要知道,李儒素以足智多谋著称,曾为董卓出谋划策,助其掌控朝政。 李儒原本是弘农王刘辩的郎中令,因文采出众而受重用。然而,他野心勃勃,不甘久居人下。公元189年,董卓趁乱入京,李儒见风使舵,迅速投靠董卓,成为其心腹谋士。 在董卓麾下,李儒助纣为虐,犯下诸多恶行。最令人发指的是,他曾奉董卓之命,亲手毒杀自己昔日的主君——弘农王刘辩。当时,刘辩识破毒酒之计,悲愤交加,与妻子唐姬及宫人饮宴诀别,最终含恨而终。 此外,李儒还曾建议董卓焚毁洛阳,以阻挠关东联军的追击。这场大火使千年古都化为焦土,百姓流离失所,孙坚率军入城时,见满目疮痍,愤恨不已,誓杀董卓、李儒以泄愤。 然而,当董卓最终死于王允的计谋时,李儒却并未随行,侥幸逃过一劫。为何这位智囊未能提前预警? 有史家推测,李儒可能早已看出董卓大势已去,故意放任其走向灭亡。当时,董卓暴虐无道,内外交困,王允等人密谋反,关东诸侯虎视眈眈。李儒深知董卓必败,便选择袖手旁观,甚至可能暗中推波助澜。 董卓死后,李儒与董卓旧部李傕等人联手反扑,逼走吕布,杀害王允,重新掌控朝政。李傕曾请求汉献帝封李儒为侍中,但刘协严词拒绝,痛斥他“叛主求荣”。李儒试图将罪责推给已死的董卓,却更令皇帝不齿。 结语 董卓之死,看似是王允的离间计得逞,实则暗藏多方势力的角力。而李儒的“失算”,或许正是他精心算计的结果——一个谋士在乱世中的自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