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或引进出口转内销战机?JF-17B教练机引发热议
近日,美国《军事观察》报道称,由中国和巴基斯坦联合研制的双座轻型战斗机JF-17B(枭龙双座型)可能被推销给中国空军。这一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因为这款原本专为出口设计的战机,如今却可能返销国内,甚至亮相长春航展,不禁让人好奇:中国空军为何会对一款外销战机感兴趣?
JF-17B:从外销利器到国内备选
JF-17B是中巴合作研制的枭龙系列双座版本,最初定位是满足巴基斯坦等国际客户的需求,既能作为高级教练机培养飞行员,又能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由于性价比高,它在国际市场上表现不俗——巴基斯坦空军已大量装备,尼日利亚采购了三架,阿根廷、马来西亚等国对其表现出浓厚兴趣,甚至一度传出乌克兰可能购买的传闻。
尽管是经济适用型战机,JF-17B并非粗制滥造。为了确保双座设计不影响性能,设计师杨伟团队优化了垂尾和边条翼结构,增加了油箱容量,使外挂能力达到4.6吨,对地打击能力甚至优于单座版。最新的Block3型还配备了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水准接近三代半战机,堪称浓缩版歼-10。
为何考虑JF-17B?中国空军的现实需求
既然中国已有自主研发的高教-10猎鹰教练机,为何还要考虑引进JF-17B?答案在于中国空军当前的训练瓶颈。
随着空军规模快速扩张,飞行员培养需求激增,但现有教练机体系存在短板。初级训练可由初教-6、教-8完成,但高级训练长期依赖老旧的歼教-7,其航电落后,无法满足新型战机(如歼-20、歼-16)的衔接需求。高教-10虽然先进,但成本高昂,产能可能难以跟上需求增长。
这就好比装修房子——高端材料虽好,但预算有限时,总得搭配一些性价比高的选项。JF-17B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价格亲民、性能够用,双座设计适合带教,航电系统与现役三代机接近,学员过渡到歼-10、歼-16更加顺畅,甚至还能兼职执行作战任务。
不是不得不买,而是按需选择
当然,中国空军并非非JF-17B不可。高教-10仍是主力,技术更先进,专为训练优化。但JF-17B的优势在于补充角色——比如二线部队训练或大规模基础飞行员培养时,它能以较低成本高效完成任务,避免资源过度集中。
此外,枭龙系列由中国主导研发,生产线和维护体系与国内兼容,不存在卡脖子风险。这种外销转内需的模式,恰恰体现了中国空军装备采购的务实态度:不看标签,只看实效。
结语:务实才是硬道理
从外销到返销,JF-17B的潜在列装并非倒反天罡,而是中国空军发展阶段的自然选择。军事装备的核心永远是实用性和性价比,而非面子。无论最终是否采购,JF-17B引发的讨论已表明,中国空军的装备思路正变得更加灵活——能解决问题的,就是好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