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有多少金戈铁马、英雄辈出的壮阔场面。他们用武力、用智谋,在历史的棋盘上纵横捭阖。
但就在这片阳刚气十足的土地上,却出现了一抹极其亮眼的胭脂红,她没有一兵一卒,却凭一己之力,办成了当时满朝文武都办不成的大事。
这个女人,就是貂蝉。
公元190年前后。那时候的东汉朝廷,基本上已经是个空壳子了。皇帝成了摆设,真正说了算的是董卓。
董卓废立皇帝,独揽大权,残害忠良,搜刮民脂民膏,把京城洛阳搞得是乌烟瘴气,人人自危。
当时,以袁绍为首的十八路诸侯联军浩浩荡荡地前来讨伐,结果呢?各怀鬼胎,联盟很快就土崩瓦解,董卓毫发无伤,甚至还变本加厉,一把火烧了洛阳,挟持着汉献帝跑到了长安,继续他的逍遥日子。
面对这样一个刀枪不入、权势熏天的“魔王”,朝中的衮衮诸公们除了每天唉声叹气,开开“哭丧大会”,好像也没别的辙了。
武力解决不了,骂也骂不倒,这可怎么办?就在所有人都一筹莫展的时候,司徒王允站了出来。
但他拿出的武器,既不是锋利的宝剑,也不是精锐的士兵,而是一个看似柔弱的女子。
这个女子便是貂蝉,一个美到让人窒息的角色女人。
但如果我们把这个计谋仅仅看作是送个美女去迷惑敌人,那就太小看司徒王允的段位了。
在《三国演义》的叙述中,这套计谋的官方名称,其实叫做 “连环计” 。一词之差,格局就完全不一样了。
“美人计”的核心是“美人”,而“连环计”的核心,则在于“连环”二字,一环扣一环,招招致命,让局中人根本无处可逃。
我们有必要先澄清一个历史事实。
在陈寿所著的正史《三国志》里,其实并没有貂蝉这个人的明确记载。史书上只是简单提了一句,说吕布和董卓的一个侍婢有私情,心里很不安,这也是他们翁婿关系破裂的原因之一。
但,正是因为有了文学的加工,才让这场计谋的细节和逻辑变得如此引人入胜。
那么,王允策划的这场“连环计”大戏,究竟是怎么上演的呢?
第一步,叫 “投石问路”。王允要确保他的计划能成功,就必须找到一个完美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就是董卓和他手下第一猛将吕布之间的微妙关系。
吕布人称“飞将”,武艺天下无双。他原本是丁原的部下,后来被董卓策反,杀了丁原,转投董卓门下,还认了董卓当干爹。
按理说,这俩人应该是铁板一块。但王允看得很透,这种纯粹建立在利益之上的关系,看似牢固,实则脆弱不堪。
董卓性格暴躁多疑,对吕布名为父子,实则呼来喝去,甚至曾因小事就拿手戟扔他。
而吕布呢?有勇无谋,贪财好色,性格上就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
这两个人凑在一起,就像一个火药桶旁边放了个火星子,早晚要出事。王允要做的,就是把那个火星子,狠狠地扔进火药桶里。
第二步,叫 “一女二许” ,这是“连环计”最核心的一环。王允先是设宴款待吕布,席间让貂蝉出来跳舞助兴。吕布一见貂蝉,眼珠子都直了,魂都丢了。
王允看准时机,当场就把貂蝉许配给了吕布,约定改日就把人送到他府上去。这一下,先给吕布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让他觉得貂蝉已经是自己的人了。
紧接着,没过几天,王允又用同样的套路,请董卓到家里吃饭。酒过三巡,貂蝉再次登场,那绝世的容貌和舞姿,把老色鬼董卓迷得是神魂颠倒。
董卓当即就要把貂蝉带走,王允也就半推半就地“忍痛割爱”,把貂蝉送进了董卓的太师府。
如果王允只是单纯把貂蝉送给董卓,那最多只能算个美人计,或许能让董卓沉迷美色,但离间他和吕布还差得远。
可现在,王允先把貂蝉“卖”给了吕布,让她在吕布心里挂上了号,然后再送到董卓床上。
这一下,性质就全变了。
对于吕布来说,这已经不是得不到一个美女那么简单了,而是自己的女人被干爹给抢了,这是奇耻大辱!这就从单纯的男女之情,上升到了男人尊严和义父子伦理的层面。
矛盾的烈度,瞬间被拉满了。
剧本已经就位,演员也已登场。
现在,整个天下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貂蝉身上。一边是权倾朝野、生杀予夺的义父董卓,一边是勇冠三军、性如烈火的“准夫君”吕布。
她就像是走在万丈悬崖的钢丝上,一步踏错,就是粉身碎骨的下场。
但貂蝉非但没有露怯,反而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智慧和心理素质,将这两个男人玩弄于股掌之间。
貂蝉的表演,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对两个人,用了两套完全不同的策略。
首先,在董卓面前,她扮演的是一个 “柔媚解语花” 的角色。她深知董卓这种人,一生都在权谋和杀戮中度过,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但也极度享受征服的快感。
所以,貂蝉对他百依百顺,极尽妩媚,用温柔乡来麻痹他,让他觉得自己彻底征服了这个绝世美人。
她从不在董卓面前提及吕布,更不会流露出任何不满,反而把董卓伺候得舒舒服服,让他对自己愈发宠爱,难分难舍。
这一步,是稳住基本盘,让自己在太师府里获得立足之地和董卓的信任。
而在吕布面前,貂蝉则瞬间切换角色,变成了一朵 “悲情白莲花”。她知道吕布有勇无谋,性格冲动,最吃英雄救美这一套。
所以,她要做的就是不断刺激吕布的保护欲和占有欲。当吕布偷偷溜进太师府后花园找她时,她总是泪眼婆娑,一副受尽委屈、痛不欲生的样子。
她会说自己心里只有将军一个人,被董卓霸占是身不由己,日夜都在盼着将军能来解救她。
这种梨花带雨的倾诉,对于吕布这种头脑简单的猛将来说,杀伤力简直是核弹级别的。
“凤仪亭”大戏,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心理操控。当时,吕布趁董卓上朝,又一次溜进后花园与貂蝉私会。
貂蝉知道,光是哭诉已经不够了,必须下猛药。
她一边哭着对吕布说:“我这辈子已经配不上英雄了,还不如死在您面前,以表我的心意!”一边假装要往池塘里跳。
吕布一把将她抱住,两人正在拉扯之时,董卓恰好回府,撞见了这一幕。
这下可好,黄泥巴掉进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董卓怒不可遏,抄起吕布的方天画戟就追了过去,吓得吕布狼狈逃窜。
凤仪亭事件之后,貂蝉还不忘再补上一刀。她对着前来兴师问罪的董卓,又是一通哭诉,说吕布如何调戏她,她抵死不从,差点被强迫。
而另一边,吕布心中的怒火和屈辱感也彻底爆发了。
他觉得自己心爱的女人被霸占,自己还被当贼一样追杀,这口气怎么能咽得下去?
至此,王允的“连环计”已经完美闭环。貂蝉通过她精湛的演技,成功地在两个男人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并且亲手浇水施肥,让它生根发芽,长成了参天大树。
她精准地抓住了董卓的多疑和吕布的冲动,利用了男人最原始的占有欲和自尊心,一步步将他们推向了决裂的深渊。
可以说,她不是一个被动的棋子,而是一个主动控局的顶级操盘手。
随着吕布心中的怨气值被拉满,王允知道,收网的时候到了。
他找到失魂落魄的吕布,进行最后的策反。他先是痛斥董卓霸占吕布之妻,是禽兽行径,然后又上升到匡扶汉室、为国除贼的高度,彻底打消了吕布心中残存的顾虑。
最终,在公元192年的某一天,吕布与王允等人合谋,在皇宫门口设下埋伏,亲手刺杀了他的义父董卓。
当不可一世的董卓倒在血泊中时,整个长安城都沸腾了,百姓们载歌载舞,庆祝这个国贼的灭亡。
从这个角度看,王允和貂蝉的“连环计”无疑是取得了巨大的、立竿见影的成功。
它兵不血刃,仅凭一个弱女子,就除掉了当时天下最强大的军阀,解了汉室的燃眉之急。
论计谋的执行效率和最终结果,说它是三国时期最成功的计谋之一,绝不为过。
时至今日,大家谈貂蝉都是说她如何美貌,却忘记了,她的智慧和勇敢。